图为虞世英(中)和大家讲述抗战往事,余恒毅摄。
图为虞世英家中的纪念章,余恒毅摄。
图为虞世英向大家展示老照片,余恒毅摄。
图为虞世英(左)和大家告别,余恒毅摄。
虞世英,家住浦城县石陂镇案山下村,1949年6月12 日报名参军,1951 年7月参加抗美援朝。1963年转业,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纪念福建解放60周年纪念章。
如今已96岁高龄的他行动渐渐缓慢,但讲起抗战往事时,还是感慨万千。
1949年6月12日,高中毕业的虞世英怀揣着对新中国未来的无限憧憬,毅然报名参军,被分配到17军炮兵营。在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的征途中,虞世英勇敢地投身于剿匪和禁鸦片行动中,每一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子弹擦肩而过,炮火在他身边炸响,他英勇的表现赢得了上级的表彰和战友的尊敬。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7月,虞世英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年11月,他转向无线电通信领域学习,在60军181师司令部电台担任重要职务。
入朝将近两年,从报务员到电台台长再到师通信参谋,虞世英一直都在师司令部电台工作,多次申请上前线未准,1953年7月,虞世英所在部队参加金城反击战。在这场战役中,他终于获得批准,带领一部电台到主攻营,担任师与营的越级通信联络。
战斗中,他所在的电台小组成为师与营之间的生命线。在密集的炮火中,虞世英穿梭于战场,耳机紧贴着头,手指在发报机上飞快地敲击,传递着一条条至关重要的情报。一次,敌军发起夜袭,照明弹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他所在的电台位置暴露,敌军火力疯狂倾泻而来。敌军的炮弹落在不远处,爆炸的气浪将他掀翻在地,但他顾不上疼痛,迅速爬起来,同时和战友们利用地形隐蔽,巧妙地转移阵地,继续坚守岗位,确保通信不断。在枪林弹雨中坚持发报,为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从7月27日22 时起,全线完全停火……”7月26日中午12时,虞世英在电台中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播报,他把音量开到最大,战友们听了都跳跃欢腾,兴奋鼓掌。
金城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中朝军队击退敌军大小规模100余次的反扑,共毙、伤、俘敌78000余人。在庆祝胜利的那一刻,虞世英和战友们相拥而泣,他们的脸上虽然沾满了泥土和硝烟,但眼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这场战役,不仅推动了战线的向前推进,更让虞世英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通信兵的责任和荣耀。
战后,虞世英转业至福建省浦城县银行工作,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始终铭记在心。他的故事,是对新中国从战争中走向和平、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真实见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从解放贵州的硝烟中走出,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坚守,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