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的物品放在纪念馆展柜内
何成松写给母亲的家书
一枚纪念章,承载了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一本证书,见证了地方党委政府对老兵的亲切关怀。4月20日是红军攻克漳州92周年纪念日,一位耄耋老兵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将三枚珍贵的纪念章、一封家书无偿捐献给该馆。老兵希望这些曾见证他烽火青春的物品,能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三枚纪念章,一枚是1951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是1953年10月25日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给志愿军官兵的纪念章,另一枚则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家书则是何成松在抗美援朝期间写给母亲的思念。
这名老兵现在是漳州市第二军休所的军休干部,名叫何成松,四川达县石桥区双河乡人,在朝作战期间,荣立战时三等功1次。在1952年12月一次战斗中,何成松的腿部不幸被美军的炸弹炸成重伤。之后,他就被组织送回国内治疗,伤愈后又被保送至军校学习医务专业,未再返回朝鲜,在医疗战线上一干就是50年。
何成松入朝参战回国后留影
老兵告诉记者,自己1951年7月随部队入朝作战,被分配到三野兵团第26军后勤医院当通讯员。当时自己才16岁。那段烽火的青春岁月是人生中不曾忘却的一段记忆,战争结束后就一直珍藏着这两枚纪念章,现在把藏品都捐献出来,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其中两枚纪念章经历半个多世纪却被老兵精心保管得完好如初。签完捐赠协议后,工作人员将捐赠证书交到何成松手中。
何成松的儿子、退役军人何伟东说:“革命的传统需要传承,他希望后来者能看到先辈们为了新中国、中国梦的实现而奋不顾身,也希望家国情怀能传承下去。于是,他和父亲商量后,父亲爽快答应。”
如今,已近鲐背之年的何成松早已是满头白发,行动也有些不便,但他说起当年朝鲜战场上的经历仍是历历在目。在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前,芗城区人武部官兵、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少先队员代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聆听了何老再次回忆起那段光辉的岁月。
他说:“我是个农家放牛娃,16岁那年,身高还没有枪杆高就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是党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希望为党再做一些事,把纪念章留给纪念馆,也是我的心愿,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一代了解那段历史,积蓄复兴的力量。”
每一枚勋章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交谈中,每当何成松讲到一同参加战斗牺牲的战友时,总是激动落泪。
听了何爷爷的故事,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四年1班的游泓宇同学动情地说道:“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时候,他就去过何老的家,聆听老兵的故事。今天,又见证了老兵捐献纪念章,在他身上再次学到了优秀的军人品质,希望自己回到学校后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在纪念馆内,工作人员郑重地将三枚纪念章及家书放置在展柜内。看到陪伴自己71年的纪念章有了“落身”之处,何老饱含泪水,我的“宝贝”“回家”了,我也放心了。
现在,何老因为身体原因,很多时候词不达意。但对于战场上的事情,却仍然记得十分清楚,对相册上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都如数家珍。他现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家里看电视,讲起军事来头头是道。良好的家风也熏陶影响后代,何成松一对儿女也都选择参军入伍,并先后走上医疗岗位。
“漳州有不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也有不少烈士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所以这些东西留在纪念馆里面,我们把它保管好,收藏好,今后有机会我们把它整理展出,让更多的人来看到它,来记住这段历史!”纪念馆负责人林登山高度评价何老的捐赠行为。
时隔71年,朝鲜战场的硝烟已远,但他留给每一个老兵的记忆却仍然刻骨铭心。精神如磐,一脉相承。我们无法想象那代人的艰辛困苦,但别忘记那些曾经为了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将士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