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鲜为人知的蒋光慈挚友、学生运动闯将——李宗邺
2024-03-13 14:06:09
作者:梁远启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著名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是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镇人,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为人知的是,蒋光慈有一位同乡同学好友李宗邺,也是一位学者,是史学大家,曾和蒋光慈等一起被誉为“白塔畈三才子”。蒋光慈曾作一首七绝诗句“不道当年生死友,而今分道两相驰”,其中的“生死友”,指的就是李宗邺。李宗邺在“五四”学生运动中的影响,更是超过蒋光慈。由于种种原因,关于李宗邺的记叙不多,知者廖廖。最近,笔者在审读《白塔畈镇志》时,感觉对李宗邺记叙过于简略,隧作拙文,介绍李宗邺探索求真的一生,从中也可以体悟出中国革命的曲折和艰辛。

    一、光慈外出求学的领路人

    李宗邺,名恒著、字若梅,1896年出生于白塔畈镇船板冲村(现属梅山镇)一户贫农家庭,幼年时入私塾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小小年纪便富有文名,和蒋光慈、葛鲁生(即葛文宗,曾任中共怀宁县委书记、红25军73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3年春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并称为白塔畈三大才子。李宗邺、蒋光慈等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立志读书报国。

    1916年,李宗邺和蒋光慈分别考入安庆六邑中学、河南固始中学。从偏僻的大别山区来到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李宗邺眼界大开,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次年春,李宗邺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当局除名。于是,他和其他同学一道,来到设在芜湖赭山的安徽省立第五中学,被主持校务的老乡刘希平收在该校读书。在省立五中,李宗邺阅读到《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他追求进步,向往光明,在学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1917年暑假李宗邺返乡后,得知蒋光慈因侠义行为,已被固始中学开除,此时正辍学在家,便鼓励蒋光慈走出大别山到外面读书。经李宗邺引介,蒋光慈入学芜湖五中,与李宗邺同班求学。芜湖因较早被辟为通商口岸,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得风气之先,因而思想较为活跃。当时,刘希平和国文教员高语罕(后为早期共产党人)积极传播新文化,推行民主治校,在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表现突出的李宗邺当选为学生自治会首届会长。李宗邺酷爱经史,蒋光慈国文水平很高,二人深受刘希平、高语罕等赏识,师生之间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在宽松的氛围中,省立五中的学生们常常在一起议论天下大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李宗邺所作《与蒋侠生吴葆萼胡苏明月夜登赭山顶》一诗:“当前第一爱韶华,各有胸罗百万家。抵掌纵谈天下事,江山如画走龙蛇。”他们在黑暗社会里,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爱国学生运动的急先锋

    辛亥革命后,各种新思潮开始传入中国。产生于英国的无政府主义,因其反强权、反剥削、反专制的主张,特别吸引饱受封建压迫和强权奴役的中国青年,在一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迅速流传开来,李宗邺、蒋光慈等也接触到无政府主义思潮且深感兴趣,一度认为其是救国救民的良药。1918年9月,李宗邺、蒋光慈与外校的李克农、钱杏邮等十多位青年学生发起成立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李宗邺和蒋光慈担任主编,宣传无政府主义,反对礼教专制,抨击军阀统治。由于《自由之花》触怒了反动当局,仅发行6期后,便被军阀马联甲以“过激党小报”的罪名取缔。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各地学生纷纷响应。5月7日,芜湖各校师生代表集会,由高语罕主持宣告成立芜湖学生联合会,李宗邺、蒋光慈均当选为副会长。会议决定举行全市学生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李宗邺作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又当选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满怀激情地投入这一反帝反封建斗争。他们组织各校学生,到各商号宣传抵制日货,呼吁商人罢市,还组织学生纠察队到车站码头查扣日货。此时的芜湖五中,已俨然成为芜湖甚至安徽爱国民主运动的策源地,被誉为“芜湖的北大”。朱蕴山先生便曾指出;“安徽的运动,实际上是从芜湖五中开始的。”芜湖学生运动同安庆等地遥相呼应,沉重打击了安徽军阀的反动统治。

    1919年11月,李宗邺作为芜湖代表(全省仅2名)赴上海出席全国各界联合会。会后,李宗邺作为安徽驻沪代表常驻上海。1920年4月中旬,蒋光慈也抵达上海,成为芜湖各界联合会出席全国各界联合会的代表。当时,正值全国学联通电全国实行罢课斗争,反对鲁案直接交涉。蒋光慈的到来,使李宗邺如虎添翼,他们共同投入到这场震撼全国的罢课斗争运动之中。4月18日,两人联名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代表通告书》,痛斥当时政府的卖国行径,呼吁安徽各地学生会与全国学联一致实行罢课斗争,通告书落款署名为“芜湖学生会赴沪代表李宗邺蒋侠生”(蒋侠生即蒋光慈),这也标志着他们正式登上了全国性学生运动舞台。

    《代表通告书》发布次日,李宗邺以全国各界联合会赴皖代表身份前往芜湖、安庆等地,联络、指导学生运动,领导学生抵制日货,发动“打商会”等斗争,而蒋光慈则在上海利用报刊及时报道斗争实况,两人密切配合,使得芜湖以至安徽学生运动引起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极大支持。关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斗争,在李宗邺、蒋光慈日后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描述呈现。他们领导发起的学生运动,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奸商利益,奸商们多次对二人进行威胁利诱,甚至密谋雇佣流氓暗杀,但李宗邺和蒋光慈毫不畏惧,依然活跃在领导学生罢课斗争第一线。

    三、不懈探求真理的毅行者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为了输送进步青年赴苏俄深造,1920年9月,陈独秀领导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外国语学社,学员以学习俄语和马克思主义著作为主。作为陈独秀挚友的高语罕,向陈独秀推荐蒋光慈到外国语学社就读,蒋光慈由此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于1921年5月从上海赴苏联留学,1922年1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金寨县乃至六安市第一名中共党员。此后,他以笔为武器,为中国革命鼓与呼。

    1920年,李宗邺已经24周岁,这在当时已属“大龄青年”。为此,高语罕在推荐学生到外国语学社就读时,便推荐了年龄更小的蒋光慈和另一名同学,而没有推荐影响力更大的李宗邺。谁知,相对于蒋光慈,李宗邺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1923年秋,李宗邺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读书。当时,国内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他个人婚恋也受到挫折。国家事个人事尽不如意,苦闷失望之中,原来领导学生运动的急先锋,竟然逐渐悲观消沉起来。1924年初,他写下《题照赠蒋光赤》(光赤即光慈)一诗:“清才薄福一身秋,难叩天阍问自由。碎了我心拂尽血,万人如海看尸浮。”寄给远在莫斯科的蒋光慈,向老友倾吐胸中苦闷。蒋光慈收到来信后,深为好友的悲观情绪所担忧,当即回赠一首《赠李宗邺七言诗》:“阳春未到必经秋,天道循环有自由。冲出云围还是月,共君携手看沉浮。” 劝告老同学认清事物发展规律,千万不能悲观失望,重新焕发斗争精神。

    虽然李宗邺一贯爱国,并一度是学生运动的先锋,但他接触马克思主义少,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解不深,而与国民党右派青年组织——孙文主义学会逐渐来往密切。此后,他加入国民党组织。1925年12月,当选为芜湖孙文主义学会执行委员;1926 年2月,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右派组织)成立,李宗邺当选为9位执行委员之一,不久该党部解散。1927年,李宗邺参加北伐战争,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

    虽然加入了国民党组织,但李宗邺始终不满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并逐渐看清了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本质,也因此屡遭排斥,心灰意冷的他转而从事教育和文史研究。“九一八事变”后,他选录编纂中国历代反映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的诗词,集为《注释中国民族诗选》(1—6集),期望人们重温爱国诗词,增强爱国精神。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又精心编选爱国诗文选集《满江红爱国词百首》,激励人民弘扬岳飞的抗金精神,投入抗日斗争。

    1947年,李宗邺从家乡再度来到上海。当时,中共顺应时局发展,提出废除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统区掀起民主运动的热潮,李宗邺对此积极拥护。他在上海加入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力投入反内战、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的爱国民主运动行列,最终迎来了全国解放。

    四、终身致力教育的史学家

    1937年,为躲避战乱,李宗邺返回家乡。次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至李宗邺家乡(时为立煌县,现为金寨县),立煌县城金家寨也成为安徽省临时省会。当时,立煌县教育极为落后。李宗邺受聘为安徽省教育厅科长,以极大的精力推动山区教育事业发展。1941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立煌县古碑冲创办安徽临时政治学院(后改名为省立安徽学院),李宗邺参与了学院创建并担任教授。该校是抗战时期安徽省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不仅解决了安徽乃至周边地区高中毕业生的求学问题,也培养了一批抗战所急需的干部。1943年,因与学校当局办学理念不合,李宗邺被解聘。

    立煌县作为战时临时省会驻地,小小县城一下涌进10余万人,教育等资源十分吃紧。为解决平民子女入学问题,1944年秋,李宗邺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并争取政府划拨300石公田田租作为建校基金,在麻埠创办了私立皖西初级中学,全校师生员工达200多人,李宗邺任校长兼历史教员,学校一直坚持到1947年秋停办。

    全国解放后,李宗邺响应党中央号召,支援边疆文化建设,先后在黑龙江省北安师范学校、齐齐哈尔师专以及沈阳师范学院任教。1958年,沈阳师范学院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东北财经学院合并成立辽宁大学。李宗邺成为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中国史组讲授历史要籍介绍等课程。他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史学研究,出版了重要学术著作《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该书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各个时期著名史学家及其名著作了精彩评述,对于各个门类的史学著作均有提及。全书引用资料丰富,为文献学科重要著作。此外,他还著有《史料学研究方法》等著作,成为著名的史学大家。

    1991年,李宗邺因病逝世。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纪念喜峰口长城抗战(组图)
·下一篇:无
·纪念喜峰口长城抗战(组图)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系列红色纪念活动首场在京举行,毛主席专列工作人员李桐彦
·红色头条-江山等:纪念红军长征九十周年系列红色纪念活动首场在京举行,毛主席专列工作
·特稿: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专题讲座(组图)
·特稿:智斗还乡团——四川省芦山县发现一份红色“日记”(组图)
·特稿:专项巡查,长泰区持续守护英烈荣光(组图)
·特稿:全国首个“革命后代林”在苏区南雄诞生(组图)
·特稿:巾帼英雄沈仲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特稿:昭通市各校掀起学习雷锋热潮(组图)
·特稿:昭通市各校掀起学习雷锋热潮(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梁远启:鲜为人知的蒋光慈挚友、学生运动闯将——李
特稿:鲜为人知的蒋光慈挚友、学生运动闯将——李宗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曾为了同一件事来到怀来(组图)
王晔:沂蒙红色楹联征集活动举办第二场书画笔会!
植树节
新桥镇开展“人人学雷锋、服务树新风”义务植树活动
义务植树绿青山 缅怀先烈在行动——童坊镇开展“我为
西柏坡颂(组图)
王聚英:西柏坡颂(组图)
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理论研究部召开工作座谈会(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