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未标明诗的创作时间。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署明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三五年十月”。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0月,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作《七律·长征》”;“同月,作《念奴娇·昆仑》”;10月7日,率陕甘支队顺利地越过六盘山主峰,继续向环县与庆阳之间前进。随后,作《清平乐·六盘山》“;10月29日,和彭德怀同陕甘支队第一纵队负责人研究敌情。毛泽东说,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二十一日,陕甘支队第一、第二纵队在吴起镇附近击溃尾追的国民党骑兵二千余人。战斗结束后,毛泽东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9月18日,同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翻越岷山(又名大刺山),到达鹿原里”;“9月20日,在哈达铺期间,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10月2 日,同陕甘支队第三纵队离开通渭县城,到达距陇西川二十里处”;“10月30日,和彭德怀率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向下寺湾前进”。
由上可知,这首词大概创作于过了昆仑山的支脉岷山之后,明确地把陕北做为长征的目的地,眼看着长征就要胜利的长征的最后一个月的征途之上。同一时期作者还创作了《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等三首诗词。三个多用后,在东征的路上,走到黄河边时毛主席又写下了《沁园春·雪》。把这些诗词联系起来读,更能体会作者心中的豪情壮志。
【赏析】
一、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1、横空出世
突然横着出现在空中;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2、莽昆仑
莽:密生的草,草木茂盛的样子,粗野的样子。这里可理解成很落后、很不先进、很没文化的样子。
昆仑:山脉名称,其主脉西起于帕米尔高原,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向东延伸,绵延2500公里。其东段又分为北、中、南三支继续向东伸展。其中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作昆仑山的一个支脉。
笔者认为:这里的“昆仑”表面上是山脉的名字,实际上是以山拟物,代表的是作者心中那个像昆仑山一样的伟大的、崇高的、神圣的,中国人民获得彻底的解放的政治理想。这个政治理想也可以具体理解成:毛主席心目中的未来的将按照自己的理想缔造(“顶层设计”出来)的新中国。作者的这个理想这时还没有实现,还只是在想象之中。眼看着长征就要胜利了,作者自信满满地认为:在不远的将来,那个伟大的、崇高的、神圣的新中国马上就要“横空”出现在这个世界之上。
十四年后的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作者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向全世界正式宣告自己的这个像“昆仑”一样的政治理想——新中国,“横空出世”了:“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作者还讲到:“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也是一个对作者自己的这个像“昆仑”一样的“横空出世”的人民共和国的理想的很好的注解。
为什么又叫“莽昆仑”呢?因为作者知道,自己理想中的未来像昆仑一样“横空出世”的新中国,在反动派看来却是很野蛮的、是很不文明的、很不“进步”的、很不开化的、很不“发展”的……
3、阅尽人间春色
阅尽:看尽,全部都看到了。
人间:人世间,人类社会。从这可知,作都所说的“昆仑”指的是一个人类社会中的事物,而不是一个自然界中的事物。这是个拟人的写法。
春色:春天的景色。这里可理解为:人世间一年四季不断伦回变化的景色;人类社会不断地兴亡交替的历史进程。
昆仑山是由地球上的地壳,以及地球上的万物,经过亿万年的运动而慢慢形成的。它必定是阅尽了亿万个春夏秋冬的伦回。
同样,作者的带领中国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的理想也是不横空出世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是有其特有的文化上的遗传基因的,也是经过千万年的中外的古圣、先贤、哲人的思考、研究、探索而慢慢形成的,也是要从历史上的无数的英雄豪杰的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作者心目中的未来的新中国也不会是凭空产生,也是经过近百年的无数先烈的艰苦探索而慢慢地找到的。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作者还讲到:“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
另外也可理解成:作者所缔造的像“昆仑”一样“横空出世”的新中国,也是要阅尽未来的历史变迁,也是要接受未来历史的考验的。
二、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玉龙:像玉一样洁白的龙。比喻昆仑山上众多的蜿蜒的雪山。
飞起玉龙三百万:这里可以理解成作者胸中的百万雄兵,或者说是作者指挥下的未来的几百万人民军队(写这首词的时候,作者所能指挥的军队只有一个“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共六七千人)。
搅得周天寒彻:闹得整个天下都感到透彻的寒冷,让所有人(反动派)都感到绝望。
作者的理想一旦得到实现(横空出世),他将指挥着他所领导的“玉龙三百万”(人民军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和牛鬼蛇神,推翻一切反动的政治势力,使一切反动派都感到绝望。十四年后,他所领导的几百万人民解放军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彻底把国民党反动派,把一切帝国主义的势力赶出中国大陆;十五年后,他所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在朝鲜战场上战胜由十七个国家阻成的联合国军,使全世界的反动势力都感到绝望(周天寒彻)。
在作者的诗词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像这里一样,把世俗社会中人和事用神化的语言来描述。如:一九三〇年作者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一九三一年春,作者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作者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讲的:“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其中的意境,和这首诗的意境基本差不多。这样的语境在作者的其它文稿中还有很多。
三、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夏日消溶:夏天来了,雪山的雪就溶化了。
江河横溢:雪山的雪溶化了,江河里的水就涨起来了,一方面在水里会不断地滋生出鱼、虾、鳖……另一方法又会泛滥成灾。人类社会也一样,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会摧生出(横空出世)一系列的新事物,也会不断地淘汰一系列的旧事物(让旧事物感到“周天寒彻”)。
人或为鱼鳖:在自然的河流中,鱼、虾、鳖,以及所有的事物都是很不起眼的,很渺小的;都是顺之而昌,逆之而亡。
同样,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只是其中的一条鱼、一只虾,或一只鳖。就算是未来的作者自己所缔造出那个像“昆仑”一样伟大的“横空出世”的新中国,就算是像自己一样敢于“粪土当年万户侯”,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流人物”,其“千秋功罪”,最后也只能任由后人去评说。
四、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千秋:千年,几千年。指的是从古到今的千万年的人类历史。
功罪:功劳与罪过,是好还是坏。
谁人:何人。
曾:曾经。
评说:评论、评价。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个“横空出世”的“莽昆仑”是好还是坏?缔造这个“昆仑”的人是有功,还是有罪,后人是一定会给出不同的评价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那个“横空出世”的“莽昆仑”不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而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由人的主观去主导而形成的事物。因为,自然生成的事物是没有对错的,是没有功罪可评论的。只有人才有对有错,只有人所创造的事物才有好与坏,才需要人们去评说。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作者还讲到:“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而今:现在。
我谓昆仑:我对“昆仑”说。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要继续把未来的那个必将“横空出世”的“昆仑”打磨得更加合理、更加完美。
既然是作者自己“顶层设计”出来的东西,在设计的过程中,作者肯定要让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合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不能有太多的雪,也不能没有;不能没有水,也不能“江河横溢”;国家不能不强大,但强大起来以后也不能去欺负别人;中国人民不能不自信,但又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人国人民必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但又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样才能缔造出人类最完美的、最圣洁的、最伟大的、是先进的新中国。
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安得:什么时候能够?大概是指将来,在那个像“昆仑”一样伟大的“横空出世”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有机会再去做。
倚天抽宝剑:抽出倚天大宝剑。
倚天剑:天神用的法力无边的宝剑。宋玉《大言赋》中有:“方地为與,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李白的《大猎赋》中也有:“于是擢倚天之剑”;在《临江王节士歌》中也有:“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三国时期魏国的阮籍在《咏怀》中也有:“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宋代的辛弃疾在《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也有:“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宋代的陆游在《泛三江海浦》中也有:“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金代的元好问在《横波亭》中也有:“倚剑长歌一坏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中国古人常把先代的在世俗社会中思想很健康、能力超强、取得很大成功、创造出伟大事业的人叫做“先圣”、“先王”,并把他们神化,说他们是“得道之人”,法力无边,能命令和调动天上的众神灵(仙、佛)来帮助他(而他的对手则会有魔力,可以命令和调动众多的妖魔鬼怪来帮助他),手上掌握着只有天宫中才有的无比强大的武器,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比如:对于那些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人(孙悟空),就说他们有“火眼金晴”;把能识别歪理邪说的人,就说他们拥有能让妖、魔、鬼、怪现出原形的“照妖镜”;把哲学家老子神化为天宫中的太上老君……
一九三九年七月九日,在向陕北公学的即将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同学的演讲中,作者就把自己比作“原始天尊”,而把同学们比作《封神演义》中的那个法力无边的姜子牙:“当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给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就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团结。”
汝:你、他,指“昆仑”。实际上指的应当是作者自己的那个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
把汝裁为三截:字面的意思是把昆仑山截为三段。其实际的内涵应该是:当那个像“昆仑”一样“横空出世”的新中国成立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在中国实现了以后,还要再继续革命,还要向外输出革命,还要帮助世界各国的人民去实现独立与自由,要让全人类都获得解放。
七、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遗:赠送。
一截遗欧:马克思活着的时候,欧洲是工作最发达的地区。马克思曾预计,实现人类理想——共产主义的世界革命首先会在工业最发达的欧洲取得成功,然后再影响到全世界。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列守所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产主义的国家却在相对比较落后俄国取得成功。列宁的革命取得成功以后,就不断地向欧洲、向中国、向全世界输出革命,主动地去帮助各国共产党开展正义的斗争。
一截赠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作者认为,将来自己在革命理想在中国取得成功以后,还要去帮助欧洲、帮助美国、帮助日本、帮助全世界的人们开展正义斗争,最终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实现世界大同——解放全人类。
东国:指日本。
一截还东国: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日本军国主义是当时中国的(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最强大的敌人。而作者却认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已经是不再话下了。作者现在考虑的是:自己的革命理想在中国实现了以后,也要去帮助日本人实现革命理想,也要帮助日本人民获得解放,也要把日本改造成人间乐园。圣人都有这种“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境界。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作者的向外输出革命的想象不虚。上世纪六十年代,当中国正在搞继续革命时,还同时向全世界输出革命,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世界各国的被压迫民众都手里拿着作者的红宝书,举着作者的画像上街游行、抗议、斗争。欧洲、美国、日本的当权者都只能取守势(美国总统尼克松还被迫主动到中国来寻求和解)。美洲的种族隔离政治就是这种情况下被废除的;美洲的黑人现在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也是当时在作者的支持和影响下争取得来的。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民族精英、革命者都要来中国向作者取经,或来寻求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八、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太平世界:天下太平的,最合理、最光明、最和谐、最公正、最安全、最理想的社会。
儒家的最理想的社会叫“天下大同”;道家的最理想的社会叫人人得道的“致德之世”“无为之治”;陶渊明的理想世界叫“桃花园”;伯拉图想象中的太平世界叫“理想国”;道教的理想世界是活着的人永远也够不着的“仙境”;佛家的理想中的太平世也界是活着的人永远也到达不了的“西方极乐世界”;基督教的理想世界是人死后才能过达的“天堂”;伊斯兰教的理想世界是来生才能拥有的“天园”……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社会叫共产主义!
作者心目中的那个“太平世界”,既包括以上,以及其他的古圣先贤的设想(大多都是空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一九四九年,作者领导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成功地建立起了新中国,初步实现了作者的理想,但还是在不断地探索。十多年以后,作为缔造者,对于自己所创立的这个伟大作品还不是非常满意,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再次领导着人民进行继续革命。在这其中,甚至东汉时期民间的“五斗米教”也拿来研究参考。
凉热:凉与热。阴与阳、刚与柔、乾与坤、富与穷、官与民、父与子、长与幼、下与下、男与女……的无数的矛盾的双方,都能和谐共存。即整个天下的运动、变化、发展,都趋于合理——达到太和的状态。
环球同此凉热:自己的那个理想的社会在全世界都建立起来以后,全球的人们就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享受幸福、自由、安宁、和谐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人欺侮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