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中红网-赵永光、卢全华:薪火相传终有继 烈士故里换新颜(组图)
作者:周口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赵永光、卢全华
浏览次数:
2024-12-12 13:40:0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最近,我们慕名到被称为豫东红色文化第一村的安岗村调研。在村西头,我们老远就看见一座高大牌坊横跨在村道上,上面醒目的写着“豫东红色文化第一村”。在安家红色文化大院,我们见到了退役军人、烈士后代、老村主任安霞光。虽然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但军人的风采和豪气仍在他身上显现出来。他很健谈,如说家珍般向我们介绍起安岗老区的革命历史、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以及他如何做到退役不褪色,继承先烈遗志,改变家乡面貌的。

河南太康县逊母口镇安岗村是中国历史名村、豫东红色文化第一村(摄影:安霞光)。

太康县作家协会来安岗村采风时在安家大院的伟人毛泽东汉白玉塑像前留影(摄影:安霞光)

全国各地的宋朝同知枢密院事(宰相)安焘后裔宗亲,每年三月三来安家大院祭祖,在安桂岭烈士纪念碑前留影(摄影:安霞光)。

安霞光和夫人白莲花为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安家大院宅基地上建设古建筑安氏祠堂(摄影:安继元)。

安桂岭烈士的三孙子安新军一家飞出三个金凤凰同胞三博士:老大安前进(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老二安向向(中国科学院博士)、老三安小康(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摄影:安霞光)。

    安霞光的老爷爷安淑仁在豫东一带很有名望的抗日英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拉起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担负起保家护民的责任。出于民族大义,他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指挥,率部参加抗日斗争活动,神出鬼没打击日军和土顽。在太康城南程楼附近,他大胆伏击从太康赶往淮阳方向的一支日军运输队,击毁日军军车一辆,缴获一批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的提振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和勇气。此后,他们编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三十团,驰骋江淮大地、睢杞太根据地。安霞光的爷爷安桂岭随安淑仁南征北战,1947年7月在解放扶沟县城时冲锋陷阵,不幸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安霞光从童年时就常听大人们讲爷爷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他立志长大后也要象爷爷那样,投身军旅,报效国家。高中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参军入伍,来到河南省黄河岸边的省委三所担任警卫中央首长的任务。在这里,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老一代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阅读了大量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革命历史书籍,使精神上得到洗礼,灵魂上得到净化。他自豪地说,军人的意志,军人的决心,军人的忠诚,为他铸造了终身向党的钢筋铁骨,此生无悔当过兵!

    安霞光退伍后,他有幸端上了铁饭碗,在政府机关工作。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骨子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对农业和家乡的情怀,改革开放的90年代,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毅然辞去安逸的公职,下海经商。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创办了农业实业公司,研发霞光牌棉花专用“抗旱增产灵、特效枯萎灵、锌铁肥”等农业高科技产品,在豫东棉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成为河南农业大学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农业高科技新产品。2005年、2015年,他又荣获了两项富硒叶面肥发明专利,已经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杂粮作物和瓜果蔬菜上施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业提质升级转型,增加了普通农产品的附加值,成为了富硒功能性农产品。

太康县高标准粮田三侯灵万亩优质强筋富硒小麦示范基地(摄影:安霞光)。

    安霞光致富不忘家乡父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他出资给村里修了柏油路,架设了30门程控电话;他在担任村主任后,又自己出钱为困难学生交学杂费,为安岗小学捐资10万元图书,建立了图书馆;为支持国家在当地建万亩高标准良田示范方项目,他出资给村里买水泥管、修下水道。赔偿群众青苗钱、树木钱。安霞光心里时刻想着战友,2012年,他又创建了河南老战友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实行军事化管理。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帮助战友们创业致富。

河南老战友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摄影:安霞光)。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书记、河南省富硒农产品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宋家永(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均(中)与富硒叶面发明专利人安霞光(右),在太康县富硒小麦产业园(摄影:安继元)。

太康县老战友种植合作社、太康县侯灵富硒家庭农场、太康县霞光富硒谷物食品厂创始人安霞光,在太康县高标准粮田三侯灵万亩优质强筋富硒小麦示范基地,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十统一管理安岗村模式,在安家大院收储富硒小麦现场(摄影:安霞光)。

安霞光向三个侄儿同胞三博士安前进(左二)、安向向(左三)、 安小康(右一),在太康县霞光富硒谷物食品厂无尘车间介绍现代化工艺磨面机组,富硒面粉0添加剂生产过程(摄影:安继元)。

在太康县宏泰大酒店举办的河南省第四届富硒小麦文化节领导专家太康县政协副主席王永刚,县政协副主席兼工商联主席刘凤芹,太康县统战部副部长兼县工商联书记张俊岭,县供销社副主任石太东,逊母口镇副镇长白为杰,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李东升,国家小麦中心原书记、河南省富硒农产品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宋家永,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好人陈国厂,全国优秀党员、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好人韩宇楠,豫东商会党委书记、县政协常委王西志,太康县政协常委、县工商联副主席张运振,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第二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先奇,县农业农村局原局长刘东及中国好人赵金豹和优秀企业家代表合影留念(摄影:安霞光)。

    太康县籍乡贤农业专家团专家教授和安霞光发起的河南省富硒小麦文化节,已经连续在太康县隆重召开了第四届。安霞光有着50多年的三农工作实践经验,用自己的富硒叶面肥发明专利成果,能把太康县不是富硒地带,也能用富硒叶面肥专利技术,生产出绿色、优质、强筋、富硒小麦,创新了太康县富硒小麦一二三融合、农商经济模式、十统一管理安岗村模式,为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发展村集体经济、土地托管打好了基础。安霞光今年又在安岗村创办了现代化工艺的太康县霞光富硒谷物食品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健康产业商客,到安岗村订购富硒面粉、富硒黒小麦面粉、富硒挂面、富硒镘头等富硒功能性产品。给太康县老区农民发展从农田到餐桌富硒功能性食品、富硒小麦面食大健康产业、优质强筋富硒小麦规模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拉动返乡创业者找到了新途径。

    太康县每年种植172万亩小麦,是国家优质商品粮食基地,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麦看河南,富硒小麦看太康,成为太康县一张靓丽的名片。太康县乡贤专家团用9年的时间,创新探索的富硒小麦产业化、标准化的绿色、优质、强筋、富硒小麦,富硒面粉、富硒馒头、富硒挂面,由农业转型提质升级,穿越时空成为三农深化改革创新的一创新。安霞光说,巩固脱贫成果,做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行村民自治,把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站在本村村民的利益上,处处为村里经济发展着想,时刻为家家户户着想。安岗村模式将是一个适合小麦种植区域,不改变传统的小麦种植结构、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一种可行性好模式。安霞光有独特坚韧不拔性格,感想感干感于作为,不怕苦不怕累的勇敢创新精神和军人作风在他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他有理论有实践,不愧为是研究教学性三农团队,根红苗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带头人。

太康县作家协会在三侯陵历史优秀文化遗产圣地采风留影(摄影:安霞光)

    安霞光倡议发起的西周时期三侯陵中华民族历史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是周口市的历史文化魂宝的压仓石,是革命老区的无形财富。三侯陵已被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将是革命老区农文旅项目核心中的魂宝。

    安霞光说,他作为烈士后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县党史研究室的帮助下,辗转多地追寻先辈们的红色足迹,收集整理爷爷的历史资料,准备出一本书供后人学习。他在安家红色文化大院为爷爷安桂岭建起了烈士纪念碑,请了一座汉白玉毛主席雕像,并建了一座古建筑安氏宗祠。准备再请人设计,重建一座红色文化牌坊,还准备挖掘一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爱国、忠诚、亲民、善良、孝道的优良传统。安霞光带领弟兄5人及全村热心公益事业的父老乡亲,已经用40多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安家大院不愧是侯灵大院、历史大院、红色文化大院、军人大院、英雄大院、博士大院、科技大院,即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国防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大健康研学实践基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谢良明: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深入学习党史,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组图)
·下一篇:无
·赓续红色血脉 缔结浙赣情谊——永康和谐思想研究会助销刘英烈士故里脐橙(组图)
·何宝珍烈士故里将重新修复 刘少奇之女刘爱琴回乡祭母
·范亚湘、周伟斌:何宝珍烈士故里将重新修复——刘少奇故里管理局赴道县何宝珍故
·特稿:何宝珍烈士故里将重新修复——刘少奇故里管理局赴道县何宝珍故里救助贫困
·特稿:烈士故里 龙潭古镇(组图)
·烈士故里 龙潭古镇
·特稿:烈士故里 龙潭古镇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赵永光、卢全华:薪火相传终有继 烈
南街村
中红网-董新有:南街村
中红网-谢良明: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
与抗美援朝有关的辽宁政协记忆
马牙山抗日游击队参加八路军始末
章百家研究员“跟随前辈从事近代史和中共党
山东省枣庄市委党史研究院召开宣传贯彻落实
从三湾到古田:中国与世界军队建设历史上前
唐山记忆:穿越70年,一起感受唐山解放惊心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