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自合武高速天堂寨出口,就可进入红色小镇斑竹园。出口处《草地夜行》大理石雕塑格外引人注意。老红军眼含关爱,小红军目光坚定。
儿时的课本里读过王愿坚《草地夜行》,知道文中的“红小鬼”是金寨斑竹园人。第一次接触时,便留下了好奇和惊喜:在长长的红军长征的队伍里,怎么有我们斑竹园人?在语文课本的文章中居然记录着我们斑竹园人!几十年来,当初的“好奇”,慢慢被血色历史催化为凝重记忆,而那份“惊喜”渐渐演化成心灵圣地上拔节生长的参天崇敬。
历史需要结论,结论需要数据。结论是权威的,数据是简明的。他们组合起来,便把纷杂的过往浓缩在简洁的文字里,让每一位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咂摸出历史的厚重。提起金寨县,因其“红色”而家喻户晓。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早在1920年10月,便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冬,建立了皖西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1924年底,金寨籍共产党员15人,占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总数994人的百分之一点五。土地革命时期,爆发了立夏节(商南)、六霍两大起义,创建了豫东南、皖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创始地和核心区,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红25军组建地。全县开国将军59位,占安徽省的百分之四十五,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称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
红色小镇斑竹园正居于这个核心区。竹根河水悠悠流淌,革命先烈从这里走出大山。1929年立夏节起义在此爆发,诞生了安徽省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八月桂花遍地开》作者罗银卿出生于此,徐立清、漆远渥、肖显进、林彬、方升甫、王远芬、戚先初等15位开国将军和周维炯、漆德玮等500多名革命烈士记载史册,镇内有立夏节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园、会师广场,红军医院旧址、被服厂等30多处红色遗址,《八月桂花遍地开》、《草地夜行》等红色故事动人心魄。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这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斑竹园的“红小鬼”与老红军的对话。历史是需要记录者,正是因了他们的笔,让后来人知道来路,看到前程。人民感谢创造历史的人,也感谢记录历史的人。
雨落下。雪落下。风吹过。水流过。在险山恶水里,在苍茫草地间,在皑皑雪山上,在浩荡前行的长征队伍中,有多少故事,我们再也无法叙述,有多少声音我们再也无法倾听,有多少心灵我们再也无法触碰!但金寨斑竹园的这位“红小鬼”,因了王愿坚的笔,总能踏破时空,在我们的记忆里鲜活生长。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一位“红小鬼”的答话,在苍茫的草地上空传响。
我听出了声音的稚嫩!这是一个孩子的声音。他正少年,还未青春,声音未破,稚气仍在。他是一株还未拔节的野草,需要阳光雨露,渴望在广袤的大地上恣意生长,摇曳出没有委屈的灿烂青春!
我听出了声音的自豪!这是一名战士的声音。大别山深处的斑竹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野之地,1929年5月的立夏节烽火,照亮山野的偏狭与黑暗。会师广场外的枪声震动了沉睡的山乡。那烽火里,有“红小鬼”举起的火把,那枪声中,有“红小鬼”拉动枪栓的音符。小小少年,为自己参与并见证的历史,为自己的家乡土地上激荡出的红色风暴而自豪!
我听出了声音的坚定与执着。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的声音。“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昼伏夜行。饥饿疲劳。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伤口。鲜血。死亡。诗人流沙河说过,“理想是路,指引我们走向黎明。”没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便没有革命的一切。扛着枪,从大别山走到陕北,支撑这位斑竹园“红小鬼”的力量,就是“为天下穷苦人民闹翻身”的革命理想。
立在斑竹园镇政府大楼前,可见英雄山上“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注视着这里每天进出的人们。山峦踊跃,翠峰如簇;曲廊回转,长桥如虹。高速路坦荡飘逸穿山越隧,书写出时代发展的幸福与喜悦;竹根河如带似练绕山而下,诉说着怀念,传递着敬意。
2011年,金寨县委县政府斥资一千五百万,修建“立夏节起义纪念园”,将斑竹园片区十个乡镇散葬的有名无名革命烈士一千三百余名集中安葬在纪念园内。
拾级而上,在一排排黑色大理石的碑石前驻足,看着深深镌刻进去的文字,看着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看着用短截的“-”连接的两组阿拉伯数字,我知道,横线左端的数字代表着生,而右端的数字代表着亡。他们的生命旅程就如“-”样短促,生命的年轮更多的是在15到25的刻度上,永远停下了脚步,甚至刚刚碾过12、13的刻度,便骤然停止。碑石的文字告诉我们,他们生命年轮是被“战死”“牺牲”“阵亡”叫停生长的。
那在草地上夜行的斑竹园“红小鬼”,还没有停下。看到他继续前行的背影,泪水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不知道,在到达陕北的队伍中是否还能见到他坚定的身影;我不知道,在共和国成立庆典的队伍中,是否有他的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我不知道,他的生命年轮是否也被“阵亡”“牺牲”挡在共和国的门坎外。
“1929年5月2日,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金寨吴家店穿石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原计划在中秋节举行的起义提前到立夏节。5月6日,农历立夏节夜晚,起义一举成功。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会师在斑竹园,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一支主力红军队伍。这支队伍后来逐步发展壮大,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我只知道,在草地夜行的斑竹园“红小鬼”,一定是从这样的队伍里走出来的。他踏上了长征路,同安葬在立夏节纪念园里的同龄伙伴相比,他又是何其有幸!
毛泽东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战争年代,金寨有十万人为党为国捐躯,登记在册烈士总数1.56万余人,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生前任团级以上职务的烈士500多位。他们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叔侄,有不少是全家都为革命牺牲。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少热血正是从这些稚嫩的生命体内流出啊!热血化璧,魂入长空。斑竹精魂冲霄汉,化作日月照古今。
“要记住革命!”
金寨斑竹园的“红小鬼”记住老红军的这句话,在草地上,向着遥远的“陕北”前行!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斑竹园镇人民政府将《草地夜行》人物雕塑立在了高速入口处,雕塑整体高度9米,基底长16米,宽4.8米,人像高4米,他们走入生活,见证时代,这盛世如其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