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突破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标志着中央红军成功摆脱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为继续长征提供了关键性的战略转移。这两道封锁线的突破,不仅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智慧,也为后续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开始长征,广东是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第一站,突破三道封锁线是长征中的重要一环
10月19日我们来到“铜鼓岭战役纪念碑”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这里主要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韶关南雄、仁化等地,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的战斗历史。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红军的英勇与智慧,也展现了粤北人民对红军的积极支援和深厚的鱼水情谊。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珍贵文物 红军兵工厂生产的手雷原件
90年前的那个深秋,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为阻止红军西进,急忙在湘粤边境设置了重重封锁。
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三个师由南向北堵截。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粵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童之间。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展开了激烈的突围战。
一、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在1934年11月初突破了设在湖南省汝城县至广东省仁化城口镇的第二道封锁线。这一突破使得红军能够继续西进,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击。
1934年10月25日,红军进入韶关南雄,在乌迳新田等地击溃粤军,打响长征入粤第一枪,并取得在粤的第一场胜利。
红一军团奇袭城口。城口镇位于湘粤边境,是中央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蒋介石试图把城口建成第二道碉堡封锁线南端的中心据点。1934年11月1日,红一军团第二师一部,一夜奔袭150多里,部队趁夜色潜伏到距城口约百米处桥头。攻克了城口镇,俘敌100多人,摧毁26座碉堡,突破了国民党军设在城口至湖南汝城、桂东一带的第二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2日,中央军委通电全军,宣告红一军团前锋占领了敌第二道封锁线上重镇城口,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红一军团智取城口,为红军打通了红军主力顺利向西推进的唯一通道,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同时,还使红军能够在城口进行短暂的休整,红军在仁化城口进行了第一次整体性的休整,当时有5.7万红军进入城口,当地百姓捐赠了很多物资,极大缓解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严重缺粮缺钱的困难,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铜鼓岭战役纪念碑
红二师阻击铜鼓岭。红军主力夺取城口后,国民党反动派从仁化县城向城口进发,集结于铜鼓岭南麓,占领高地,扼守隘口,修筑工事,对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城口进入湘南造成重大威胁。11月4日至5日,红二师六团一部在铜鼓岭阻击从广州前来增援城口的国民党粤军,红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终以牺牲100多人的惨烈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企图,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西进创造了条件。
于都红军后代致敬长征行团队合影
左起第一人袁尚贵副主席、贾斌、曾莹、葛南昌科长、易克美
红军在粤北的21天里,每到一处都抓紧时间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组织打土豪、筹集军饷,救济劳苦大众,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也让沿途群众对红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达到补充兵员“扩红”。此次连续突破封锁线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为红军继续前进、突破后续封锁线奠定了重要基础。
由于维修等原因,我们没有参观和停留,对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仅用文字加以说明
二、第三道封锁线的突破:
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判断红军会继续向宜章方向逃窜,因此在郴州、宜章之间设置了第三道封锁线。红军再次成功突破这道封锁线,继续向西前进。
1934年11月初,红军决定从兵力相对薄弱的宜章突破第三道防线,红一军团为左路军,负责抢占战略要点;红三军团等部队也参与战斗行动。
红一军团转战乐昌。1934年11月6日,红一军团从湖南境内转入乐昌,乐昌龙王潭一带,尤其是“三龙谷”(飞龙谷、黄龙谷和卧龙谷),地形复杂,山路崎岖,给红军的行军和作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然而,红军在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战术策略,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激战中,红军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手段,成功抵御并反击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连夜抢占了九峰山,随后中央纵队在红一军团二师一部的掩护下向湖南宜章开进。随后,红三军团也向宜章城进军并成功攻取宜章。
攻克白石渡,1934 年 11 月 10 日,红一军团的红一师三团在宜章白石渡江边古渡口,一举歼灭了湖南省保安部队,占领了国民党军粤汉铁路防线上的重要支撑点白石渡,为全军顺利通过粤汉铁路扫清了障碍。
红一军团顺利占领白石渡,控制住了九峰圩区域,并拿下了附近的九峰山制高点,建立防御阵地,掩护兄弟部队转移。这一系列战斗行动使得第三道封锁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缺口,为红军成功打开了西进的通道。
在宜章期间,中央红军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沿途广泛开展宣传、建政、扩红运动。当时正在修建粤汉铁路的白石渡有三四千筑路工人,他们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工头的剥削,生活困苦。经过红军的宣传动员,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有 160 多名铁路工人和 120 多名农民加入了红军队伍。红军在宜章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补充了粮草,扩大了队伍,为继续西进湘江做了准备。
当时国民党把围剿红一方面军作为重点,因此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所遭遇的各种困难险阻,是兄弟部队的好几倍。
曾雍雅将军在回忆长征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这段艰苦岁月时,无限感慨地在回忆录中写道:1934 年 10 月下旬,红一军团突破了国民党设置在安远、信丰和赣县、南雄间的第一道防线,渡过章水。11 月上旬,红军占领广东仁化北面的城口,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11 月中旬,红军占领了宜章,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接着又打败了湖南军阀的堵截,胜利地解放了临武、嘉禾、蓝山、零陵、江华、永明等县城,渡过了潇水向湘西前进。三道封锁线的突破,大大地震惊蒋介石,他感到“赤匪”不但没有像他们宣传的那样被消灭了,而且士气仍那样旺盛,从江西“流窜”出来,一路杀他们的“剿共团”、一路打他们的正规军,而且还有继续向西发展的趋势。
我的父亲曾雍雅将军,当时是红一军团保卫局指导员,在这一个多月的行军作战中,他始终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他们是军团直属部队,装备多,人员年纪较大,行李担子、文件箱柜等加起来,每人要负担150多斤的东西,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艰险时刻,他总是捡重担挑,对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经请示罗瑞卿局长后,进行清理,做到既不损失必需军用品,又轻装前进,紧紧跟着党中央前进的方向。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央红军突破敌人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红军在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的战斗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各部队紧密配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为长征的继续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广东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持续发展,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重温这段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历史,红军在突破三大封锁线中,表现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的战略战术、紧密的团结协作,战无不胜的群众路线,值得一代一代传承发扬。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我们也应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在铜鼓岭战役纪念碑,团队领导和队员共同向英烈敬献初心源头于都河水,
团队领导和队员共同和收集象征着仁化地区牺牲英烈的“忠魂土”
左起第一人肖洲华、曾莹、团队长袁尚贵
手捧3块采集自战斗遗址的石头象征着带英烈忠魂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