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 壮族。原名覃秀华。1911年4月生于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板坡乡。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覃健中将
全国抗战时期,覃健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队长兼军事教员,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688团副团长,第344旅挺进纵队司令员,第344旅冀鲁豫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后改称第5纵队)第5团团长。1940年9、10月间,覃健奉命率部开赴盐阜区。次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2支队5团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覃健仍任团长。3月,覃健接到新的任命,赴淮海区与金明、张克辛等组建淮海军区,从此开启长期战斗生活在宿迁境内。
一
覃健到达淮海区后,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忙里忙外,紧张筹备,使淮海军区于当月在沭阳县张圩正式成立,覃健任司令员,淮海区党委书记金明兼军区政委,张克辛任参谋长,高农斧任政治部主任。下辖淮河大队、沭河大队、涟水县保安大队、东海县大队、淮阴县保安大队、滨海大队、沭阳县大队、泗阳县独立团等县级地方武装。
1941年3月,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右)与淮海区党委书记兼淮海军区政委金明合影。
淮海军区成立后,覃健立即着手组建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和卫生部等机关,同时还组建军区直属单位医院、子弹厂、修械所和警卫部队,对淮海区所辖原有部队进行整编和整训。此时,淮海区地方主力为淮河大队,其他各县也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抗日地方武装。覃健在地方党组织支持下,对淮河大队及各县武装认真进行整顿,抓学习、抓训练,尤其抓紧培训基层干部,使全区的武装力量逐步得到加强。由于覃健非常重视练兵,并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部队,使部队战斗力不断提高,相继攻克根据地周围敌伪据点,保卫了抗日民主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覃健还非常重视干部政策,他任淮海军区司令后,特别关心外来干部和地方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之间的团结,促使新老干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协调,这对主力部队地方化,培养锻炼干部和发展壮大部队,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至今淮海区人民,特别是潼宿海地区人民都熟悉他的名字,他们十分崇敬和爱戴他。
二
1942年9月,新四军第4师10旅改建为第3师10旅,由津浦路西调至淮海地区。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第10旅旅部兼淮海军区,以第10旅旅长刘震兼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改任第10旅副旅长兼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苏北区委和苏北军区,原淮海区委改为淮海地委,淮海军区改为军分区,新四军3师10旅旅长刘震兼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淮海地委书记金明兼军分区政委,覃健任淮海军分区副司令员。
淮海军分区领导人合影。左起:刘震、覃健、吴信泉、金明、张克辛、黄忠诚
淮海军分区成立后,覃健和刘震团结协作,在军事上采取了分散游击,消耗、疲劳、打击敌人的方针,避免和占优势兵力的敌军正面硬拼,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期间,刘震与覃健提出在全区搞“拆动打”运动。因敌人到处拆瓦房去修据点炮楼,为不给敌人抢砖瓦材料去修据点、炮楼,提出动员全区人民起来拆瓦房,把砖头、木料分散藏起来,使敌人修炮楼无原料,增加敌人修炮楼、修据点的困难,减慢速度。后来,为了便于分地区坚持斗争,以主力加强地方军,使主力进一步地方游击化,实现一元化领导下党政军民协调行动,刘震与覃健及地委商议决定,将淮海全区分为四个地区,建立四个中心县委,同时将主力部队拆开,充实到地方部队,并抽调400多名主力部队干部分编到基层,充实和加强各县、区武装力量,整合编为四个支队,在四个中心县委统一领导下就地坚持斗争。
1942年夏季,由于伪军在沭海边抢麦计划下,进占草鞋街、三星庄、桑圩(墟)、万邳(匹)等地,打通沭干(赣)路,蚕食与分割我根据地。我沭河大队一、三营分头连续对桑圩(墟)、万邳(匹)之敌伪军痛击,给该敌一部杀伤、消耗,但因敌我悬殊未能粉碎其抢麦和打通沭赣路计划。师首长估计潼宿海地区情况还会继续严重,军区与该地距离较远,指挥联络不方便,为巩固现有阵地,发展地方武装,加强该区斗争,决定成立潼宿海分军①,将沭河大队扩编成两个小团。覃健奉令前往兼任该分区司令员工作。
潼宿海军分区在师首长、区党委和军区首长指示以及潼宿海党政民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下,于1942年8月20日宣布成立,分区直属队以原沭河大队为基础。七团是沭河大队第三营和东海大队合并组成,共五个连,团长宋耀南,副团长孙东初,政委宋云龙,副政委李登荣同志。八团是沭河大队的第一营加潼阳抗队部警卫大队一个连组成,吴大林同志任团长,△△荣任副团长,△永昌任政委,分区成立一个特务营(实是补充营),△△△任营长②,韩如生任政教,从新河区、宗山区各提升一个区队,马陵大队(第二批)还不是百十人和沂河大队(改二团,团长徐玉珍、政委王子鲁,副团长曹锐,副政委李石清同志)③。
三
覃健兼任潼宿海军分区司令员、3支队长后,为了保卫夏收,粉碎日伪军抢粮养战阴谋,覃健和淮海军区于1943年4月8日至8月20日,组织淮海抗日根据地军民发起夏季攻势作战,共作战233次,攻克日伪据点40多处,毙、伤敌240多人;日伪军被俘虏的和投诚的有2600多人。此战扭转了整个淮海抗日根据地局势。覃健在保卫夏收的战斗中,指挥了两个比较著名的战例——万匹战斗和桑墟“臭狗阵”。
万匹是沭(阳)赣(榆)路中部的一个小集镇,是联结东海、赣榆和沭城的纽带。日伪军在这里构筑了一个较大据点,设有10米高的大炮楼3座,小炮楼5座,地堡6个,四周筑有3米高的围墙及3米宽的围壕,设防坚固,防守严密。6月3日,覃健率第三支队会同新四军三师七旅攻打万匹据点。战斗采取内线配合和外线强攻打法(据点内部已被新四军争取过来的1个排的伪军,约定在新四军发动进攻时放下吊桥作内应)。当夜,第三支队八团发起攻击,经过4小时激战,全歼敌军,计毙、伤伪军20多人,俘中队长以下80多人,并拆除据点。第二天,第三支队七团掩护300名民众破坏万匹通往沙河埝的公路,切断敌人一条重要的运输线,并于当日午时击退沭阳城增援万匹的300多敌人。
1942年夏,日伪扫荡,占领位于沭阳、东海交界桑墟。南与万匹之敌呼应,控制沭赣公路,对我潼阳、东海根据地形成严重威胁。1943年7月,淮海分区第3支队主力在支队长覃健、政委章维仁率领下,经过精心准备,决定拔掉桑墟据点。7月12日,覃健组织第3支队7团300多人开始攻打桑墟据点。敌据点设在桑墟北头的糟坊内,四周筑有三米高的围墙,四角有高大的炮楼,围墙上下明碉暗堡不少,围子外边挖有丈余深宽的围壕,架设了鹿砦和数道铁丝网。据点里有当地人称为“张三中”的汉奸张兴中、张盛中、张汉中兄弟3人的武装,共200余人据守。
经过地方同志作工作,在桑墟据点内找到内线,策应我军偷袭破敌。也做了万一偷袭不成,进行强攻的准备。覃健决定由7团担任强攻,8团担任打援。7月的一个夜晚,7团按计划隐蔽接近敌据点,剪开铁丝网,待内线发出信号,立即发起进攻。8团为支队预备队,兼负打援任务。其中8团3连在桑墟东北之袁庄担任包围桑墟守敌防敌突围,并兼负向房山方向的阻援任务。半夜,约定时间已过,据点里的内应没有发出预定的信号。我军按计划发起强攻,未能奏效。覃健当机立断:挖坑道爆破,炸毁敌人碉堡围墙,实施强攻。7团在团长宋耀南同志指挥下开始土工作业。计划从敌人外壕里开挖,挖向敌人炮楼和围墙,乘势发起突击。宋耀南同志在指挥坑道作业时,被敌人冷枪击中,不幸光荣牺牲。经过两天连续作业,坑道挖成了,按照选定位置,埋上炸药,突击队做好了冲击准备,一旦爆破成功立即发起冲击。8团3连也从袁庄向桑墟北面靠近,待爆破成功,配合7团主力向敌据点攻击。时间到了,覃健一声令下:“起爆”!只听得一声巨响,敌人围墙外边冒起一股浓烟,但敌炮楼围墙没有被炸垮。随即,覃健果断命令停止进攻,决定对桑墟敌人进行长期围困,迫使敌人不战而降,或在敌突围中设伏聚歼。围困过去好几天,天气越来越热,敌人仍旧在顽抗,我军也无良策破敌。为保障我军夜间行动不致于被狗叫声暴露,当时根据地正在展开打狗运动。有人提出用死狗熏。于是覃健等支队领导立即抽人到各村打狗。地方政府也动员群众把打死的狗立即送往桑墟。三天时间,各地送来上千条死狗。夜暗中,战士们把死狗投到敌人的外壕里。很快死狗开始腐烂,臭气熏天。据点里的伪军被臭气熏得饭吃不下,水喝不进,觉睡不着,病号越来越多。在“臭狗阵”围困之下,敌人支持不住了。“张三中”要求和我军谈判。覃健等3支队领导考虑到我军久围不下,时间再拖下去,沭阳、房山之敌必定出援,反而对我军不利。遂同意网开一面,放“三中”撤离桑墟。但“三中”必须保证今后不再与我为敌。8月19日。沭阳日伪军增援桑墟之敌,被我打援部队击退。20日,“张三中”在增援无望的情况下,接受我军提出的条件,按我军指定路线向房山逃窜。我军收复桑墟据点,恢复了桑墟东北的一片根据地。
1944年秋,覃健离开第三支队,返回淮海军分区司令部,协助刘震司令员指挥部队对敌作战,局部反攻的序幕逐步拉开。1945年4月,覃健奉命组建3师独立旅,支援7师,转战于皖江地区。
四
抗战胜利后,覃健相继任华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兼第10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部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部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第二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9月,覃健奉调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受到刘伯承元帅亲自培育出来的优良校风的熏陶,加上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加激发他刻苦钻研、努力学好军事科学知识的热情。覃健刻苦钻研《语文》《混合数学》《理论常识》《立体几何》等,在学习过程中,他注意学习方法,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多学、多练、多问,挤出一切时间用来提高学习效率。由于他肯下功夫,苦学苦钻,各科成绩均有明显进步,思想理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