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在人世间只度过短短29年的陈延年,一生未婚,也没有恋人。
1927年底,陈乔年继承兄长之志,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乔年在上海召集会议时被捕,也在上海龙华牺牲。
短短一年,父子加同志三人,天人永隔。
陈延年和陈乔年遇难后,远在安庆的家人不敢相信,祖母谢氏派孙女玉莹来上海打听消息,得知两个兄弟的遗体都被分尸、装入麻袋后抛入黄浦江,玉莹精神崩溃,上吐血下崩血,数天后死去。
母亲高氏接连失去三个子女后,也郁郁离世。
现在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中,陈延年和陈乔年的墓地,紧挨在一起。
但两个墓地,只是衣冠冢。
陈延年就义后,国民党红人吴稚晖致电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电文发表7月5日的《申报》——
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如此之巨憝就逮,佩贺之至。陈延年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所有今日共党之巨头,若李立三,若蔡和森,若罗亦农,皆陈延年在法国所造成。彼在中国之势力地位,恐与其父相埒(注:相等之意),尤属恶中之恶!上海彼党失之,必如失一长城……。
没有人知道陈独秀得知儿子死讯时的情形。
陈延年兄弟死后九年,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软禁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后,正在南京监狱坐牢的陈独秀,托人要了一点酒,买了一点菜,他斟满酒,洒酒于地,泪流满面:延年、乔年,为父的,为你俩奠此一杯!
抗战时期,陈独秀贫病交加居于重庆江津,蒋介石派教育部长朱家骅前去请陈独秀出山,陈独秀怒斥:蒋介石杀害了我的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
陈延年是中共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董必武语)”。毛泽东也评价说:“延年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许多方面,我都能看出他不同寻常的一面。”
蒋介石评陈延年:“成熟之后,国民党无人能比。”——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初次见到陈延年,就认为他今后远在其父陈独秀之上。
周恩来回忆陈延年:“广东的党团结得很好,党内生活也搞得好,延年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邓小平生前对子女谈起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经历,话题总离不开他的同学和战友们,他常常谈起牺牲的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
邓小平告诉子女,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只能吃面包、煮点面条。但他们那时候的人,没有地位的观念。比如说,在法国,赵世炎比周恩来地位高,周恩来比陈延年地位高,但回国后陈延年的职位最高。大家都不在乎地位,没有那些观念,就是干革命。
就是前仆后继:陈延年接罗亦农,任省委书记,牺牲,赵世炎接任,赵世炎牺牲,罗亦农牺牲⋯⋯
那时,高级领导干部,几乎就是赴死的同义词。
邓小平说,这就是早期共产党人的特点。
1953年,毛泽东巡视长江沿岸,军舰停靠安庆时,毛泽东主动提起陈独秀,说:“安庆是陈独秀的家乡,听说他还有个儿子在安庆。”嘱咐当地政府解决陈家后代政治上、生活上的困难。
从这时起,也就是陈延年牺牲26年后,被确认为烈士。
17岁的富家少年,手拎书箱、肩背布包,负笈离开长江畔的家乡,38年后,尸骨无存、没有后代的赤子,化身一纸烈士证书,回到故乡大地。
受父亲陈独秀的牵连,陈延年的亲人们,一度只敢清明时在家中偷偷为他酹一杯酒,悄悄为他烧几张纸。
又过了63年,更多的人,通过一部电视剧,才知道——
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他最早醒来,最先赴死。
故乡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