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离难舍的送别
当获知通往青岛的铁路仍然运行时,海伦便放弃了当战地记者的计划,紧紧抓住这一“撤退”的希望。由于铁路常遭敌机轰炸,她需要向陕西省主席申请一张特别通行证,搭乘军用列车,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为海伦安排了这件事。在她30岁生日的那天(1937年9月21日),西京招待所经理周天成先生和警卫员郭慎华,送海伦到西安火车站。4月曾跟随她的两名老“警卫”,还有3名没见过面的新手,也一起跟着“送行”——因为他们必须向上级报告:海伦?斯诺确实搭乘这一列火车离开了,才算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在西安火车站,警卫员郭慎华与海伦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我36年前翻译这段话的时候,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泪水打湿了稿纸。时至今日,每每读到这段话,还是激动不已。海伦?斯诺在她的回忆录中是这样描写的:
“郭慎华站在列车踏板下面,默默不语,低着头向下看,使劲儿抑制着自己的感情。他扭过头,回避了间谍们的目光,不想让他们看到一串串泪珠从他那张诚实的、晒得黝黑的脸上滚下。他满脸泪痕,就好像离别自己的家人至亲一般。……这是基层的中美友谊,我绝不做任何有损于这种特殊关系的任何事情——这种关系是用几根十分纤弱的丝线织成的,是在一个刀光剑影危及着国际间的了解和人类天性的世界里所织成的。”(见《我在中国的岁月》第313页,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5年8月新版)
11时整,这次特快列车汽笛长鸣,徐徐驶出了西安火车站……
作者简介:
安危:资深翻译家、斯诺研究专家,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创始人,陕西省翻译协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席。长期从事英语口译、笔译及业务审稿工作,曾为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副总统蒙代尔和国务卿基辛格等2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做过口译。业余钻研美国文学和中美关系史,开创了海伦▪斯诺生平和著作的研究工作。翻译、撰写、出版著译18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论、译文100余篇,总计400多万字。
从政府部门提前退休后,全力开展中美两国民间文化教育交流,致力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同时笔耕不辍,继续从事翻译和写作工作,并活跃在中美文化外交工作战线上,为政府、民间外交出谋划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