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八一校园风气颠覆的,是炎黄子孙习以为常数千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人际关系传统,推崇的是“不能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的自立精神,警示的是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和“自来红”思想。
……
无此校风,曾娇气十足的小东同学长大后会是个什么样子,不难想象。
毛泽东时代严防打天下一代老干部子女“变质”“变修”的警示教育,亘古未有,放在历史长河中从整体上看,是有显著成效的——海疆在线2017年刊发笔者写的《警惕“红二代”称谓诱导的政治歧途》后,仅一两天点击量就过了十万,主要是这批毛泽东时代干部子弟批量转发的。一位老红军后代微信操作不熟练,转发此文甚至耗费了近两个小时。
因为,他们要向本群体内少数打着父辈旗号却幻想建立“红色封建等级秩序”的思想蜕化者,做坚决的斗争,并用《共产党宣言》上的话警示他们——“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4页)
这,就是毛泽东时代对整整一代干部子弟思想警示刻骨铭心的结果。
也正因如此,面对父辈一如既往的关爱,转变之后的小东同学始终严守着“靠自己的努力最光荣”的自立精神。
1968年,15岁的小东参军了。21岁升任连长后,与年长他6岁的指导员同心协力,将百十号人的步兵连带得生龙活虎,队列、射击、投弹等步兵技术主项全部打到优秀标准。
1975年,小东同学被部队保送到杭州外语学院学习。临毕业时,外交部何英副部长将小东找去谈话。
何英副部长是小东生父的老战友。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期间,小东的生父蔡正国时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师长,何英时任该师政治部主任。是役,该师第28团被授予“塔山守备英雄团”荣誉称号。
何英副部长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那次谈话他告诉小东:现在外交部门的外语人才很缺乏。你学的是外语,我希望你考虑转业到北京来。我可以安排你到外交部工作。如果你能尽快过口语关,一年后就有机会把你派到外国去。
就职外交系统并且能出国,是1970年代绝大多数年轻人想都不敢想的理想职业,小东也知道,何英叔叔对自己的儿子都不曾这样用心,但他还是歉疚地予以谢绝:我不想脱这身军装……
小东的职业理想,是回基层,摸爬滚打去带兵!是子承父业,一腔热血献国防!
蔡小东最留恋吃大苦耐大劳创业绩的步兵连长经历
在职场上,能助小东的 “贵人”长辈还有。小东的父亲在抗战后期,曾任抗大胶东分校的校长。迟浩田任总参谋长时,曾专门探望过“老校长”的遗孀、遗孤,并问小东:“有什么要求?”小东坦然回答:“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想去朝鲜看一看。”迟总长点了点头:“好,我记下了,有机会我会安排。”
1989年,小东得知自己转业的决定后,一夜无眠,日记落笔:“矢志报军门,长吁去甲胄,将军墓前愧无容,泪涌无注。”即便如此,也绝不“跑官”!
小东转业后在家里书房布置的父子军旅生涯“纪念墙”
1990年,一位军人辗转找到小东,递上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件”。随后,小东于当年10月22日以志愿军烈属代表团成员身份,与毛岸英烈士的夫人刘松林等志愿军烈属一道,随代表团出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在平壤锦绣山议事堂接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钟煜代表金日成主席授予的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7.以见证毛泽东时代为荣
烈士遗孤的故事还没有完。
2016年9月,丹东八一小学60级(66届)同学在北京举办毕业50周年聚会,王国威同学费尽周折辗转找到毕业后失去联系整整50年如今定居江西赣县的刘念朝同学。 突如其来的“归队”召唤,让念朝同学一夜难眠。
丹东八一小学66届毕业生师生合影。本文涉及:前数第一排左2张克义老师,左6胡凤仪老师,左7任瑞章校长,左8尹维传书记;第二排左9李玛莎,左17陈明敏;第三排左3王国威,左5刘念朝,左6蔡小东,左10高戈里,左11赵俊达,左20王伟;第四排左14隋国涛。
同学们多是从小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上一年级每周洗澡的时候,都是生活老师将全班带到澡堂,先让男女同学全部泡在同一个大池子里,生活老师再一个个喊出来,给他(她)浑身上下打肥皂,再拉到淋浴喷头下冲洗干净,最后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水,让他(她)自己出去穿衣服。
女生后来回忆:有些男生特别“讨厌”,总喜欢反复爬上台子往池子里面跳,让澡堂里的水花向四周飞溅……
到三年级以后,曾经“两小无猜”的男女生们才开始在课桌上划“三八线”……
当年,念朝同学的父母也就职于丹东二三○医院,念朝与小东不仅是同学,还是邻居。正是这种朝夕相处生成的纯真情感,让一夜难眠的念朝往事萦绕心头,他在微信群中反反复复地念叨:“50年了,50年了,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在问起记忆中的儿时同伴过程中,念朝特别问到当年家里后窗相对的邻居:“董耀栋在吗?”随即,不无调侃地检讨:“我以前尽欺负他,呵呵!”自然,忘不了进一步检讨自己当年的“上房揭瓦”之类的淘气:“我是二三○(医院)的小孩头,医院里出了什么坏事都找我。” 念朝的“检讨”不完全对。虽然,最初一段时间二三○医院的孩子们因为董耀栋“太娇气了”,都不愿意“跟他玩儿”,但没多久,大家又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二三○医院惊天动地的“好事”,念朝也干过——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念朝忽悠院里的玩伴儿“学习红军长征”,要从丹东步行两千里去北京见毛主席!小东想去,母亲死活不让。后来,六位十二三岁的“小屁孩儿” 一颠儿一颠儿地上路了。“长征”结果:一位患急性黄胆肝炎一天后打道回府,剩下五人“走到沈阳就都累趴下了”。整整50年后,念朝在微信群里对小东同学感慨:“那时真是胆大妄为,不自量力,还是你妈正确啊!”
这次同学在北京聚会,小东因为95岁的母亲病危住院,未能与念朝见面。
念朝回到家中的第二天,获悉小东母亲病故的噩耗,同日,收到小东寄来的《阅读父亲》。阅读了书中的“父亲”,“小时候贪玩儿”没介意也“真弄不清大人的职务”的念朝,这个时候才明白:曾经被自己“欺负”过的小东同学的继父董叔叔,是二三○医院的政委,也是自己父母亲的领导……
的确,在高扬民本主义旗帜草根大众当家作主的毛泽东时代,不仅“李刚”式的“父亲”罕见,“我爸是李刚”一类仗势欺人的孩童更是闻所未闻。
拜读小东同学“两个伟大的父亲和一个伟大的母亲”的过程中,儿时调皮捣蛋的念朝“心灵震撼,泪流满面”……
这次丹东八一的同学聚会,追忆的是毛泽东时代,尽管有人指责“共产主义教育”“都是空话大话假话”,指责“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上能建设社会主义”是“鬼话假话”,散布贬损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政治谣言,但参加聚会的同学们还是集体聚集到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在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留下见证历史后的合影。
作者简介:高戈里,男,祖籍山东掖县,1954年生于黑龙江双城志愿军第五十军留守处,中共党员,退役军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