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命绝唱
1955年,总政发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通知,乔信明接到征稿通知。在于玲的协助下,撰写了《回忆方志敏同志》的文献史稿。1958年,夫妇俩在有关同志指导和协助下,又合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狱中斗争》。1959年夏天,在江苏省军区政委、狱中难友曾如清将军的参与下和军旅作家王昊的协助下,夫妇又将《狱中斗争》的剧本,改写成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由于时势动荡,未能出版。这时患病多年的老将军在与疾病战斗了几个春秋后,于1963年9月4日在南京病逝。于玲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加精心抚养五个子女。 “文化大革命”期间,于玲在五七干校的“牛棚”里,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情况下,写出了一封万言长信《关于你爸爸的革命斗争史》,用蓝色复写纸复写后,寄送给她的五个子女。在那个动荡不安、是非不清的岁月里,子女们看到了母亲的来信,使他们感到了深深的母爱,使他们在大风大浪中辨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
结束文革后,于玲内心激奋,此时她只想用自已的余年,在新的战场去冲锋陷阵。多年来,她一边治疗多种疾病,一边开始撰写回忆陈毅、粟裕、谭震林、叶飞等领导和革命同志的文章。充分展现了她对弘扬光荣传统的热情和执着。
2004年,在她的精心筹划和指导下,乔信明将军纪念文集《一生战斗,百折不挠》出版了。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乔信明的光辉战斗经历,而且让读者了解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原来乔信明曾担任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20师的参谋长,是方志敏最后岁月带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和狱中斗争的见证人。
晚年的于玲,可以说,她没有一天荒废时日,在她去世之前,尽管疾病缠身,她还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自传《两代“江抗”老战士于玲的回忆》,该书于2017年清明前夕获得出版。
2009年12月下旬的一天,于玲儿子乔泰阳获悉王昊委托和新四军老战士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吴早文编辑出版《掩不住的阳光》,虽因故未能出版,但吴早文却替她精心保存着《掩不住的阳光》的手稿近三十多年,手稿已经沉睡长达半个世纪了。乔泰阳让其女儿到吴早文家取回了手稿。不久,于玲病危了。在北京的两个儿子乔泰阳和乔晓阳急忙赶往南京,带上一箱子手稿,准备拿给老人家看看。可是组织抢救的医生不允许有任何事情引起她的情绪激动导致病情恶化,这个箱子在病床边放了四天,直到她驾鹤西去也没敢把手稿拿出来。这是子女们既感遗憾又有些欣慰的事。遗憾的是她还是没有看见自己亲手撰写的手稿,欣慰的是这些手稿在与她分别半个世纪之后,又回到她的身旁,陪伴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2010年1月9日,于玲在南京逝世。
在于玲的告别仪式上,五个子女发誓要在一年之内整理出版这部小说,以告慰父母亲在天之灵。经过各方尽心竭力的努力,2011年1月6日,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子女用稿费购买了2000多本书,赠送给父母亲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及单位的同志们,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五个子女经常被热情的群众和热烈的场面所感动,大家在对这部小说好评如潮的同时,也给予两位作者很多赞誉。此时,子女才知道,母亲在五十年代为什么经常失眠,为什么头发也过早地白了,原来当时她经常连夜查找资料、翻阅字典,一直在为创作这部小说做准备,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啊!
《掩不住的阳光》是于玲和乔信明心血的结晶,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2011年,解放军出版社连续五次印刷出版这部小说,创造了该社的发行纪录。201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主动与于玲的子女联系决定再版这部小说,
结束语
于玲是一位令人敬重的革命人,她出生在江阴、求学在江阴、成长在江阴,是江阴这片革命热土孕育出的优秀女儿,是“江抗”这支革命铁军培养出的优秀战士。于玲曾被谭震林誉为“江南第一女区长”,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胆识、豪情和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