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写诗恰到好处借用典故的不少,这跟毛主席很有相同之处。李杜的历史知识很丰富,很有些近似毛主席。用典使作品思想内容更为蕴涵,有利于深化和突出主题,增强作品具有意义的情趣。毛主席用典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跟他的大制作是协调的,大制作是大主题大思想大内容,大情感大陈述,李杜大都是小典故,小典故小内容小思想,小生活小情趣。用典给作品生色,毛主席用典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伟大意义,以及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气势。
以诗取悦皇帝,以诗博取皇帝信任和青睐,是一种小境界的诗作。李杜摆脱不了这种纠结,因为他们都盼望受皇帝招用,难怪古代或者说唐代文人大都是做官出身的,读书是为了做官是封建社会普遍的人生初衷。李杜是为了做官,更积极一点是为国家效力,而是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是什么性质,他们没有深入思考。毛主席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自然掌握了政权,更有利于改变这个世界,创造另一个新世界,无论做官或不做官,都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这是毛主席奋斗目标,是毛主席思想灵魂上的优势。思想灵魂上的优势,反应在他的诗词中,是他诗词上不断探索、发掘、深化主题的优势,思想内容最符合人类生存要求和伟大理想的优势。
皇帝也许有所窥见李白孤傲不合群的性格,不合群是与朝廷百官不合,在李白的眼里那些朝廷大官是一群草包,只会趋奉迎合皇帝,互相勾心斗角形成小集团,没有为皇帝分担治国安邦的能力,他们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败国败民的贪官污吏,为人不正做事不公。李白很不愿意与这帮蠢材为伍。若皇帝了解这一点,皇帝是不喜欢用李白做官的,皇帝是依赖百官,不是依赖李白一个人,依赖李白一个人,皇帝是孤立了。皇帝不是什么都明白的英明皇帝。李白大概也明白皇帝的心思,他也不愿意侍奉皇帝,为皇帝效劳而与百官为伍实在是违反他的心性,做官与不做官是他很纠结的矛盾,做官必为百官排斥,他与百官是清浊不容,不做官不能施展他的抱负,他在这两者之间活得很不自在,很郁郁寡欢。杜甫有同样心思,为人清正,不善于迎合,他们都不适合在封建朝廷里做官,他们的政治才华是被封建社会全部埋没了。他们思想健康,所以被埋没,思想不健康,必大有所为或呼风唤雨。他们是封建时代的优秀诗人,他们作诗题材广泛,世界万物万事能让他们感觉得到的都能够入诗,他们是多产的诗人。李白乐在酒中,更乐在山水之中,他为人们传诵的歌咏山川的壮丽诗篇,杜甫描写社会动荡不安和人间疾苦的诗篇,被称为史诗如“三吏三别”等,都是他们政治失意的不凡之作。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除伟大诗人屈原,没有人超越他们。他们高居文学之巅,雄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