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徐州解放以后,运输的紧张状况才得到根本改善,主要原因是抢修了由济南到徐州的铁路线,大批粮食、弹药、物资可以通过铁路直接运往前线。同时,对所缴获的弹药、物资可直接由作战部队支配使用。计有各种炮弹5.5万余发,子弹520余万发,炸药10多万斤,还有电话线、防毒面具等,这些物资及时补充部队,应付前线急需。在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分别被围困在双堆集和陈官庄地区以后,补给线相对稳定,运输的紧张状况也就全部解除了。
决战辉煌的第三阶段
12 月16日,战役进入了第三阶段。人民解放军经过20天战场休整,于 1949 年1月6日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激战至10日,将国民党军全部歼灭于徐州西南的永城地区。
刘瑞龙说,在这个阶段,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展开了强大的群众性的攻心战。在彻骨的寒风里,前线整天可以听到这样的喊话:“蒋军兄弟们,快跑过来,解放军宽待俘虏,大米饭、白面馒头尽你们吃饱!”这样,我们的大米饭、白面馒头、热包子、肥猪肉也成了直接打击国民党军的武器,它伴随着人民解放军的俘虏政策,深深地渗透进了国民党士兵的心里。在前后20天中,舍命逃出国民党军、前来向人民解放军投降的,共14000多人,足有两个师兵力。
在这一时期,根据军委指示,我军边对国民党军围困,边进行阵地休整。按照军委的要求,所有参战部队在整顿组织、扩充兵员、加强教育和训练的同时,应大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改善部队生活,使参战将士精力充沛、士气旺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军委同时决定,参战部队前线人员,每人慰劳猪肉1斤、香烟 5 包。总前委指示,要保证每个纵队500副挑子(即1个担运团),随缺随补。
12月28日,华野后勤司令部统计,从淮海战役发起至今,55天内已消耗粮食约数计:华中7000万斤,华东8000万斤,豫皖苏6000万斤,冀鲁豫500万斤,豫西500万斤。除去消耗,华东尚可调动前方粮食数目约3000万斤大米。
为确保这一阶段部队的供应,华野决定,在主要作战方向上的支前后勤工作仍由华中支前司令部及华中支前办负责。
刘瑞龙说,26 日总前委联合支前会议在徐州召开,29日结束,刘瑞龙、傅秋涛、曹荻秋、贺希明、李干成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各级支前司令部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给部队补足物资,准备总攻。要求每个纵队补足1个月的汽油,给随军的4万民工补发3个月的药品,每人1双鞋袜和部分棉衣,给新解放过来的战士补齐军衣、军帽、被褥、子弹袋和手榴弹袋。在粮食供应方面,按20天计算,华野部队共需粮食5800多万斤,由华东支前委员会、豫皖苏支前办和华中支前司令部三个方面供应。部队前进时,每人携带三天粮食。各级支前机关以相应的运力运载 400 万斤粮食随部队行动,在油盐柴草的供应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要求医护人员要把防病治病作为经常性任务,每到宿营地,医护人员必须到连队给战士挑水泡,确保第二天继续行军,同时还抓紧各种时机防虱灭虱,突击治疗疥疮、疖子等疾病。各部队都要把阵地整理得清洁卫生、有秩序。要求部队利用战斗间隙清除国民党军遗弃的尸体、粪便、马骨、马皮等,用泥土修筑饭桌、坐凳,扫除战壕里的积雪和烂泥,挖好水井和厕所,用钢盔烧水,坚持天天刷牙、洗脸,经常洗脚、烫衣,消除非战斗减员,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到12月底,这个阶段由于各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援,华中支前后勤供应十分充足。直到战役结束,黄口、大吴集、王桃园、前顾广等前方兵站还余600多万斤粮食,弹药和其他各种物资也有大量剩余,这是取得战役第三阶段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这一阶段,由于徐州及周围几个城市相继解放,陇海铁路郑州段和津浦路济徐段修复通车,运河通航,又利用了缴获的300辆汽车组建了两个汽车运输团,还雇用了地方的250多辆汽车,因而使部队得到了充足的粮食、弹药和其他各种物资的供应,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当时正值新年之际,上级和地方政府又送来了大量的慰问品,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士气非常高涨。
1949年1月10日,历时65 天的淮海战役结束了。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5 万余人,胜利比预计的更快更大。
淮海战役,规模之大是以往战史上少见的,它对于后方支援的要求也是华东历次战斗所没有的。战役过程中,鲁、苏、豫、皖、冀五省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动用的民工,包括在前线服务的随军民工、二线转运民工、后方临时民工共达255万余人,以50天计,每天计18.66万人,共出工930万人次,如果将修桥、修路、架线、除歼、反特等长线、短线用工统一计算在内用工超过500万之数。动用担架73900多副、小车41万多辆、大车3000多辆、挑子42400 副、牲畜6300 头、船只 13630艘。依靠这些现在看来非常落后的工具,共运送粮食5.7亿余斤、弹药1460多万斤以及无法统计的其他军需物资。广大人民不仅用手推、肩挑、背扛等办法把所生产的大批粮食、物资送到了前线,而且还先后选送了10万子弟参加了解放军,派出了130多个民兵团直接参战、看押俘虏、警卫物资、打扫战场、捕捉散匪、维持地方治安,把主力换出来打仗和休整。这是支前后勤工作给予战役胜利的有力保障,是广大人民对淮海战役的伟大贡献。人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正如毛主席所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淮海战役结束后,华野后勤部和支前办一点都不敢懈怠,仍然操心着数十万部队的武器弹药补给、粮食供应和在各个医院数万伤员的治疗,以及数百万民工的指挥调度,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进行。
刘瑞龙在谈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时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这一战役,连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打败了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兵团,赢得了战略决策决战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说明:这是本人为纪念建军92周年,8月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反对形式主义》、8月4日在《解放军报》发表《128处!这座城市以地名缅怀先烈》之后的第三篇。
本文作者为刘瑞龙同志编辑的《我的日记一一淮海、渡江战役支前部分》一书。
刘瑞龙同志与本文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