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红色精神长存

红色老区红芦山,红色基因永流传

多灾多难兴我邦 芦山震中仍坚强

红军写下题壁诗 红色精神由始来

字字如血见初心,长征精神代代传

乐家特别重教育,英才济济振中华

抗战英烈血洒长空 以琴英名传千秋

南京雅州铸雕像,秔战精神浸中华

四二O芦山大地震 大爱如山有党在

红色精神励我辈 热血一腔建家园

战天斗地双攻坚 父老乡亲皆英豪

秀美家园初建成 小康生活渐行近

千声万谢感恩党 奋进疾奔“三个三”

大千沫苦逝仙去,壮哉河山尤在耳

问我芦山何如美 红色血汗始染成
1935年,中央红军在芦山筹粮休整,被誉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天堂”!
1936年1月,四川省委、四川省苏维埃政府在芦山成立。芦山成为南下红军红色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仁加坝石家沟的苏家大院,是当年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办公。
红四方面军在此逗留长达108天后,再度北上。
撤离前夕,一位名叫彭家模的红军军官,目睹红军将士血洒疆场的场景,悲愤难当,写下一首24行的长诗:
“别了,我的故乡,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把我的热血与头颅,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国与故乡...”
悲壮深情的诗句展现了他誓死长征,奋勇杀贼,报效党和国家的决心。
据统计,红军两大主力先后两次在芦山过境、屯驻。芦山成为红军长征途中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县。在这里,红军共计筹粮150余万公斤,1300多名芦山儿女参加红军队伍,其中绝大多数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血捍长空 抗战到底
这是一张拍摄于1937年的全家福,坐在地上的青年名叫乐以琴, 这是他从军前与家人的合影。不久之后,这位帅气的飞行员就为保卫南京而牺牲,这张照片也成为乐氏家族最为珍视的一张合影。
在乐以琴入伍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争取民族生存,宁可让我的身和心永远战斗、战斗,直到最后一息!我爱我的父母,但我更爱我的国家,更热爱我全民族。
1937年在拍摄完全家福之后,乐以琴从成都新津机场驾机直飞芦山,向日夜思念他的亲人们投下了告别的最后一封家书,以表保家为国,为乐氏家族争光,血捍长空,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7年12月3日,日机攻击南京,当时中国空军已经损失殆尽,但乐以琴无所畏惧,单机迎战数十架敌机,直到坠机阵亡。
“我决以鲜血洒出一道长城,放在祖国江南的天野。”这是乐以琴从军时所立下的铮铮誓言,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2014年9月1日,乐以琴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守望相助重建家园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大半个中国感到了震颤,这场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其中,芦山县以龙门乡受灾最重,百分之99以上房屋发生垮塌。
震后,灾区救援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进展顺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赶到芦山指导救灾,并提出了芦山救灾重建的新模式。
据统计,灾区一共成立232个村民自建委员会,履行选房址、监质量、集建议、理纠纷等一系列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