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南山区的郴州市临武县,劳动人民生产出一种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龙须草席。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十分讲究,采草、配料、编织、加工都有严格的要求。采收时,要选择晴天夜晚多露的天气,爬上高山陡岭,用手扯下。采下的龙须草要马上加工,一般要在三天之内完成“三煮三晒”、“两浸两露”等工序,直至绿草变成金黄色或白色,再一根根挑选草料,把带有麻点或脆硬的草剔除才能织席。龙须草席光滑柔软,色泽清雅,花纹秀丽,给人以素静大方的感觉。睡在上面,冬不凉身,夏能爽汗,特别适合老幼体弱者夏天使用。因其柔软,最宜在软床、软座上铺设;又可任意折叠,便于旅行携带。而且,龙须草也是很好的中草药,有清热安神的作用,在东南亚一带临武龙须草席深受欢迎。
龙须草席其实在北宋末年就已经开始生产,清朝时期是进贡皇帝的贡品,又称为龙须贡席,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临武县传统名牌工艺品。50年代曾在莱比锡世界工艺博览会上获奖,被誉为“世界独有的手工艺品”,至今仍然是出口免检产品。临武刚解放的1951年9月28日前,临武第一任县长熊子烈和副县长傅云飞赠送给原国家荣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一件龙须草席,宋庆龄收到后感到非常高兴并亲笔回信说:“熊子烈县长、傅云飞副县长:来信及惠赠龙须席均收到,特函致谢。该产品工作精致,所织文字也深具政治意义,为开展妇女生产途径以改善妇女生活,希望能设法大量产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
宋庆龄主席1951年9月28日给临武第一任县长熊子烈和副县长傅云飞来信赞誉临武龙须草席(临武县档案馆提供)
在宋庆龄主席的鼓励下,临武县委县政府一直在下大力气发展壮大龙须草席产业,培养龙须草席技术能手和传承人,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如今临武有了新时代龙须草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须草席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级草编工艺大师胡晓琴。
临武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须草席代表性传承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须草席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草编工艺大师胡晓琴同志
胡晓琴从小受龙须草席编织技艺熏陶,1988年至2005被国家选派出国教非洲人草编技术,为当地解决了一批又一批的就业人员。为国争了光也为当地人解决了生活困难。
胡晓琴在非洲传授草编技术
胡晓琴通过长时间的潜心学习,刻苦钻研龙须草席编织技艺,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多次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并获奖,2013年 9月在郴州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览大奖赛中获一等奖;2014年11月在郴州市第三届工艺美术展览大奖赛中获银奖;2015年11月在第三节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获银奖。2013年9月获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和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评审通过为“草编工艺大师” ,2013年9月获临武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须草席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6月被郴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须草席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胡晓琴创办的临武龙须草编工艺室和妇女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现在胡晓琴还创办了临武县湘菲编织工艺品有限公司,更好的传播了龙须草席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发扬和继承了临武民间优秀的龙须草席传统编织手工艺,带动农村妇女编织各种草席、草帽、钱包、手提包、背包、扇子、沙发垫、抱枕、枕头垫、屏风隔、字画等。编出的成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龙须草席花式多样. 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天然美观、环保安全、光滑柔软、色泽清雅,时尚大方,轻便舒适,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独具民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