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组图)
2019-12-05 15:07:33
来源:传记文学杂志社
作者:张复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98年12月底,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求是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六个单位(胡绳曾是这些单位的领导)联合举办了《胡绳全书》出版座谈会,与会来宾大多是文化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80岁的胡绳在座谈会上坦诚地说:

    我由衷地感谢同志们为我的书举行这样隆重的会,同志们讲了许多美好的话,我把这些话当作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但有些话实在当之有愧。⋯⋯ 展望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受一切过时的成见的拘束,大胆地又是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毕竟我已老病,不能做多少工作了,在同志们的鼓励下,我愿意在有生之年,追随我们的理论和学术大军,继续做一点有益的事。

    也是在这一年,胡绳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世纪交接时的回顾和前瞻》一文。胡绳在文中再次回到他晚年十分关注的在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胡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有两重关系,一是对立关系,社会主义的发展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继承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此有大量论述。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失误,就是片面强调前者,而忽视甚至拒绝承认后者,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用比万里长城更厚实的墙壁绝对隔开”。文中说“20世纪最后20多年的实践,加上在此前30多年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大体上可以使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大厦只能在人类过去时代(也就是阶级社会,其中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积累的文化遗产基础上建筑起来。简单地抛弃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绝对无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建立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之上。社会主义能够并且必须善于利用资本主义并克服其负面影响。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包括私营经济。”(《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第29、31、32页)

1998年9月,吴全衡八十岁生日时胡绳与夫人合影

    1999年12月,胡绳81岁,他带病应邀参加长沙“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讨论会。当时胡绳病已渐重,人们以为他会有一个简短的发言。结果他一上讲坛,就拿出几个笔记本,说这个问题他已思考了很久,做了准备,稿子还没有,只有一些提纲和笔记,今天就根据这些讲一讲。出乎大家的意外,他一讲就讲了约三个小时。事后,胡绳说自己也没有想到讲了这么长时间。这是他最后一次面对公众的学术演讲。这次讲演的题目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这是他逝世前一年发表的最后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也是他长期研究探索历史和理论问题的代表作之一。

    文中说,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就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民粹主义在中国与我们党内的影响是很广大的”,又说民粹思想“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的党内是会长期存在的”。文中提到,“民粹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毛泽东说的,主张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从封建经济,也就是从小农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胡绳认为“虽然过去我们党内有些同志表示反对民粹主义,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坚定地、透彻地反对民粹主义,毛泽东是我们党内的第一人”。文中最后说“重新学习、认识毛主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以及他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正确处理在中国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完整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理解邓小平理论,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方针政策是很有帮助的。”(《胡绳全书》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94、95、118页)

    胡绳晚年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将其中10篇重要的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等结集为《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于2000年10月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胡绳看到书后颇感欣慰。该书出版后,引发热议,也得到许多赞赏。

    多年前, 也就是1936年胡绳18岁时, 他在邹韬奋创办的《生活星期刊》发表过《谈执著》一文,在文章结尾他写道:“既然我们的现实的生活和改革生活的力量都是真实的,我们就不能不执著于生活和斗争,要坚持着生活和斗争直到最后的胜利,就不能不接受一种历史中的进步理论做我们的行动指针。因此我们更不能不要求坚决的执著的态度了。”

    从14岁到30岁这十多年间,胡绳发表了以《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为代表的多部著作以及各种评论文章达100多万字,这些文字使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社会科学界便久负盛名。胡绳晚年,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又像是回到了当年18岁一样的青年战士,吸引他的不是鲜花荣誉,也不是闲情逸致。他始终关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他仍然选择“执著”,选择了继续向思想理论挖掘的艰辛探索。青春与深邃并行,革命与科学相伴,他忘记了衰老,忘记了疾病。他在晚年的某些论述破除了种种流行定见与常规的束缚,甚至破除了自己原来见解的拘禁。这不仅需要睿智,需要深邃,更需要执着,需要勇气,因为“生活之树常绿”,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所谓“天命难知频破惑,尘凡多变敢求真”。胡绳的睿智和深邃、执着和勇气,使我想起一位哲人所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自己的过去”。

    拿到《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一书仅仅10天后,2000年11月5日,胡绳因病去世。胡绳去世后,中国学术界掀起了纪念热潮,有关其生平思想的学术研究也日趋增多,充分体现了胡绳学问人生的巨大魅力。

    有学者认为,胡绳具有思想家的品质,长期的拘谨限制了他才华的发挥;也有学者认为,胡绳是学术界一个方面军的帅才,如能给他一个大课题,让他邀集一个编辑班子,像宋代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那样,给予充分的时间(《通鉴》在洛阳编写了19年),他会做出更大成绩。我想,虽有遗憾,但换个角度看,也可能要感到庆幸。毕竟,胡绳一生坎坷,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他从14岁就开始发表各种社会时政评论,直至82岁,除过特殊年月,从不停顿。他宏博的学术成就已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并将产生久远的影响;他“早年实现自我,中间失去自我,晚年回归自我”的一生的著述,还有许多闪光点需要我们继续领悟和发挥。

    正如众多学者指出的那样,胡绳的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与人为善,尊重历史的品格,始终支撑他的一生。他在晚年思想的演变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求真务实的态度,胡绳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用一个重要理论家的言说,来表达对邓小平理论的有力支持,形成了一个光彩的“胡绳学术晚年”。胡绳老而弥坚,勇攀学术高峰,他晚年的某些论述,破除了自己原来见解的拘禁,破除种种流行定见与常规的束缚,表现了胆识和勇气,为社会科学界和理论界树立了一个解放思想、探索真理的范式。他这种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革命风范,令人深为感佩。

    1999年, 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81岁高龄的胡绳在接受采访时满怀豪情地说:“21世纪是社会主义在总结20世纪的经验以后,重新振兴起来的一个世纪,而中国的振兴恐怕在世界社会主义重新振兴起来的潮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年过去,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不仅在世界社会主义重新振兴的潮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改变了世界格局。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有力地证实了胡绳的预言。

    今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1周年。我谨以本文怀念胡绳,纪念这位三联书店的老前辈,纪念这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理论家。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我院田青刚教授等应邀参加纪念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85周年系列活动(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组图)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我院田青刚教授等应邀参
特稿:我院田青刚教授等应邀参加纪念红二十五军长征
顶包退伍军人工作,不能光是调查
薛成毅:“德润中华”朱德诗词朗诵会在全国政协礼堂
特稿:“德润中华”朱德诗词朗诵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
红色引领 百年豫坡 文化兴企 行稳致远——参访河南豫
特稿:国家宪法日迎来“法治天下·爱我中华”书画展
国家宪法日迎来“法治天下·爱我中华”书画展(组图
余滨、江山:国家宪法日迎来“法治天下·爱我中华”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