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外宣力度,打响红色品牌,着力提高金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对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对外吸引人才、招商引资。
一是着力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切实增强老区金寨的魅力。比如,近几年,金寨县紧紧围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两源两地”“红色三地”等红色文化品牌,进行研究开发、集中包装宣传,千方百计地扩大影响,使其更加引人瞩目。
二是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切实增强宣传工作的合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每年撰写发表近200篇宣传金寨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的文章,编写出版10多本红色文化书籍,开展100多场集中宣讲活动。
三是面对面、零距离地开展宣传、推介和集中宣讲活动。组织精干人员、采取灵活方式,到发达地区、到上级机关去宣传金寨、推介红色金寨。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方法,近几年,金寨县先后争取了几十个国家级、省级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县(区)项目,争取了很多政策性奖补资金,引进了一大批各类科技、实用人才,特别是吸引了一大批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干部来县挂职锻炼。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据统计,近几年,全县共引进红色旅游项目7个、总投资50亿元。
(四)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走上“以旅游增收入、以开发促发展”的新型脱贫之路。
一是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近几年,金寨县在摸清家底、弄清情况的基础上,邀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了《金寨县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金寨县2017---2019三年文物保护计划》及《金寨县红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等多种规划,坚持做到“规划一盘棋”、建设分步走,有条不紊。
二是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开发利用工程。对潜力较大、条件成熟的项目先投入、先开发;着力推进集中联片开发和旅游线路的整体开发,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脱贫增收功能。
三是鼓励引导、支持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开发。制订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居住在旅游景点附近、旅游线路沿途的贫困群众快行动、敢担当、大发展、早脱贫。
(五)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大力实施融合发展,把发展红色旅游和必需与之配套发展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紧密结合起来,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努力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以红色旅游发展引领绿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助推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让有基础、有条件的农民兄弟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增加现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入推进,老区金寨的红色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功能越来越强、旅游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随之,政策、资金、项目,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纷至沓来、蜂拥而至,不仅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步伐,金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喜人局面。资料显示,2018年,金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1018.9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0.33亿元,分别比2016年的754万人次、30亿元增长百分之35.2和百分之34.4。据测算,几年来,全县有近20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分享了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2016到2018年,全县脱贫18938户、66886人,出列贫困村67个,全县贫困人口总数下降到1611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百分之2.73。2019年,预计脱贫人口1.36万,出列贫困村4个(全县71个贫困村将全部出列),整体实现“县摘帽”目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作用,红色旅游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明显,红起来、火起来、热起来的红色文化,促进了全县旅游、三产以及县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
二、加快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应该说,金寨县是红色资源大县,也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强县。但是,这些与其所拥有的“两源两地”的重要位置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从工作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保护的力度不够大;开发利用的办法不够多;品牌打造的程度不够深;融合发展的渠道不够宽;体制机制的运转不够畅。
我们深知:这些问题,金寨存在,其它一些革命老区同样也存在,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市级、省级层面上,同样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地抓好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怎样才能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革命老区决战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自身方面,不断拓展新思路、实施新方略、寻求新突破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是我们在新时代里必须做好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治责任和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金寨和大别山区乃至全国各地的革命老区都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切实做好传承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推动老区快速发展而提供坚实的思想基层和不竭源泉。
1、要进一步强化红色资源保护。适时启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新一轮普查调查,建立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档案库、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根据普查调查情况,尽快编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加大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巡查排查力度,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计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遗址遗迹保护与城镇规划建设、红色基因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红色遗址遗迹在保护中得到合理利用,在开发中得到更好保护。
2、要进一步深化红色研究创作。组织专业人员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理出按照时间、人物、事件的完整的红色文化脉络。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集中力量研究总结本地红色史实,编撰权威的文史资料,全面客观地还原革命历史事实。加强鄂豫皖区域红色文化研究联动协作和信息共享,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形成整体合力。深入挖掘、创作和制作彰显地方红色文化特质的文艺和影视作品。积极整理和转化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鼓励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推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建立现场教学点,把红色文化引入高校青年思想政治课堂和中小学生乡土教育课堂。
3、要进一步优化红色产品供给。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构建具有金寨特色的红色文化长廊。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两源两地”红色5A、花石大湾红色4A创建工作。优化、串联全县旅游重点景区景点,精心设计、包装、推出“红色金寨”山水游、生态游、民俗游、人文游等系列精品路线,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拓展红色景区教育功能,整合提升战斗遗址、革命旧址群、名人故居、纪念馆与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瞻仰系列旅游产品。积极拓展红色节庆会展、红色修学研学、红色休闲养生等新型业态旅游产品。启动实施红色场馆布展提升工程,建立展陈内容和解说词研究审查制度,谋划建设红四方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家寨抗日等专题纪念馆,开设中原突围、金刚台妇女排、水库移民、希望工程等特色专题专馆。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编印《红色金寨旅游指南》。突出金寨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形象,设计个性化红色旅游纪念品。持续做好红色旅游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环境治理,完善道路、景区标识系统、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综合体。
4、要进一步推进红绿融合发展。凸显红色旅游的兼容功能,一体化推进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古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养生等产业联动发展。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统筹革命旧址遗迹修缮维护、场馆改造升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美丽乡村配套建设,全力推动红色小镇建设。发挥红色景区景点的核心带动作用,依托周边乡村景观和区位条件,打造红色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实现跨行业协同发展。推动红色生态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度假示范基地建设。放大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加强红色后代的联谊联络,扩大旅游扶贫社会参与度,加快旅游富民的步伐。
5、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推介促销。实施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化战略,全力打造“金寨红色风情之旅”品牌,以“两源两地,将军故里”为特色红色文化品牌,设计打造金寨红色文化旅游IP,倾力将金寨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标杆县区。将红色旅游宣传纳入外宣工作布局,加强在央视、航空、高铁等媒体宣传,加大网络、新媒体和移动客户端营销力度;制定实施“互联网+红色旅游”行动计划,拓展红色旅游电子商务;举办红色旅游主题推介会、红色展览会,发布精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组织红色宣讲队伍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讲红色故事,拓展红色旅游客源群体。开展红色文化论坛、红歌大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诵读红色经典等主题活动,支持红色影视基地建设和红色影视作品、红色舞台剧目创作制作;依托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金寨红色旅游演艺精品。结合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工程和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工程,在城区广场、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修建红色雕塑,展示红军石刻标语、红军历史故事等,加大“红色书屋”建设力度,在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建设红色主题书屋,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营造浓厚红色氛围。
(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1、要强化学习意识,切实解决少数人“认识不够到位、措施不够有力”的问题。 2、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解决“各种规划、计划不够衔接、不相匹配”的问题。 3、要加强诚信建设,切实解决“少数优惠政策不能兑现、一些承诺不能落实”的问题。 4、要选准突破口、明确主攻点,切实解决一些部门和乡镇“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工作成效不够显著”的问题。 5、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切实解决“工作责任不够落实、工作方式不够灵活”的问题。 6、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干事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后劲”的问题。 7、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活动,切实解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后继乏人、后继缺人、后继无人”的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