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讲台: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2013年,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西山落成。黑白两色曲线隐喻海峡两岸的巨幅景观墙上,篆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经过艰辛调查,包括刘光典在内的在台湾被杀害的846名“虎穴忠魂”得以正名,他们的名字被永远留在了英雄纪念广场上,被后人瞻仰。
该广场最初是由刘玉平和台湾籍共产党员陈炳基、张皆德提议,为纪念隐蔽战线无名英雄而建设的一处纪念场所,也是迄今为止全国纪念在台牺牲英烈的唯一场所。刘玉平常来这里缅怀父亲。但他认为,纪念广场还不够完善,没有具体的展示厅、生活服务区,很多内容无法展示,“下一步,我们要增强硬件建设,供学生现场观摩,让他们知道更多英雄烈士们的事迹,硬件、软件要同时抓起来。”
经过数十年的苦苦追寻,年过七旬的刘玉平现已头发斑白,岁月在他脸上留下道道皱纹,却未曾改变过他乐观积极的个性。如今,他还在传承红色文化这条路上奔走着。
近年来,刘玉平多次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邀请前往授课,甚至还进过乡村,向农民讲述先烈们为解放台湾而不懈努力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
“先烈们是用生命和鲜血为祖国的统一在奋斗。现在我是迈开双脚,站在讲台上,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传承他们的可贵精神。”刘玉平告诉记者,一年下来,他一共讲了170多场。 不过,令他感到忧虑的是,当年共有1500余人前往台湾,至今被证实身份的先烈才八百多人,为英雄正名的任务还道阻且长。不过,刘玉平很乐观,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搜集相关资料,成立基金会来帮助有困难的烈士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