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革命的推动,潘文郁的价值无法估量
潘文郁超人的才智,让他能熟练运用6国语言,成为当时国内翻译界的佼佼者。这样的人才在当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民党政府更是对潘文郁的个人才华极为欣赏,但潘文郁在张学良这里,也受到极高的尊重和重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潘文郁不断接触民国的政治经济重要文件,将外国大量信息资料进行翻译和整理。在获得民国政府的赏识之时,也为中共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大大缓解了中央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压力。
后来的一次严重的“泄密”事件,让潘文郁的身份遭到暴露,在情况危急时刻,潘文郁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坚持将手中情报转移出去,潘文郁的被捕,震惊了整个民国政府,经潘文郁之手转移出去的绝密资料,已经不可计数。对民国政府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连美国对中国的各种机密文件都位列其中,受到波及。
蒋介石对出现如此重大的“泄密”事件大为震怒,在对潘文郁查清其真实身份后,不顾张学良等人的劝说,执意对潘文郁执行死刑。
1935年,年仅29岁的潘文郁英勇就义。但他对中国革命的推动,和对革命作出的贡献价值无法估量。
潘文郁在其生命后期获取的大量情报,为中国革命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要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他人生失意之时,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译注,成为其人生最闪耀的光点。
潘文郁对资本论的引入,让迷茫中的国人从这部著作里获得新知,资本论促进了国内知识界对资本以及国家性质的思考,各种评论和对社会时局的分析文章开始大量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引起了社会百姓对国家政治的极大关注,也使更多的人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性质。在资本论以及其他革命进步思想的启迪下,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毅然投身革命的怀抱,为革命出生入死,并最终将革命进行到底,获得成功。
潘文郁作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一员,正是他用对语言的熟练掌握,翻译了大量资料,使中国革命历程少走很多弯路,并最终掌握主动,获得最后的胜利。
(作者:陈志华系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产学研工作处副处长,《中国共产党襄阳历史》第三卷主笔人之一;李家武系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