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抗日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属土默特旗工委及大青山游击第二支队双重领导,成员大部分是蒙古族战士。其任务除了打仗外,还兼做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游击队既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又单独打击敌人,大青山山前山后, 到处都留下了这支抗日队伍的足迹。1941年春天,高凤英率领战士们与和林游击队一起,袭击了驻扎在陈家一间房子的伪骑兵团一部。1941年夏末,蒙古抗日游击队与重建的和林游击队一起夜袭了耿家营敌人的军马场,缴获了三百多匹放场战马及一个班的枪枝。据勇夫同志回忆,这是游击队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游击队除了开展公开的对敌武装斗争,同时还在群众中进行抗日爱国宣传鼓动工作。在活动区域内散发土旗工委印制的抗日宣传品,组织蒙汉热血青年参加抗日队伍,派人在农村征粮,通过各种途径在敌占区购买、筹集军需品、医药物资,补充自己、交给上级机关或者帮助兄弟部队。高凤英军事知识与实地作战经验丰富,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身先士卒,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1941年下半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时期。掩护绥察区党委、绥察行署机关和绥西地委、专署的重任交给了高凤英领导的蒙古抗日游击队承担,队伍经常活动与绥西万家沟一带。
1941年10月26日,高凤英一行宿于万家沟的大火烧营地。次日,赶到杨树湾参加了由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书记白如冰主持的工作会议,会后又返回营地。就在这天夜里,根据叛徒胡定良的报告,日本鬼子的12辆汽车从萨拉齐镇出发,赶到万家沟沟口,对大火烧形成包围之势。当晚,狡猾的敌人没有行动。10月28日清晨,敌人以猛烈的火力进攻游击队居住的窑洞。凭着经验,高凤英与王聚德断定已被敌人四面包围。他们迅速烧毁身边的所有文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众寡悬殊,地形也对我方不利,高凤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险恶处境。但他临危不惧,镇定地指挥战士们浴血奋战。敌人几次发动进攻,企图攀上大火烧山梁,但都没有得逞。战士们以自己的队长为榜样,顽强地坚持着、抵抗着,使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近我方阵地。战斗持续到近午,手榴弹没有了,子弹打光了。我方阵地上,只剩下三位弹尽粮绝的英雄战士。高凤英头、胸、腹部各中一弹,政治部主任王聚德等也倒在血泊中……这次战斗,除事先下山的两人外,高凤英等十二位同志壮烈牺牲。噩耗传出,根据地军民万分悲痛,游击队指导员和当地群众流着热泪将烈士们裹上胡荆子,安葬在大火烧山上窑洞西面的一丛槭树下。这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绥西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一次重大损失。
1951年,绥远省人民政府为高凤英等十二位烈士举行了追悼会,将烈士的遗骨迁葬到新建的哈拉沁陵园。1980年清明,高凤英的遗骨又被迁移到新建的大青山革命烈士公墓。1984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亲笔题词,誉之为“青山英烈”。在高凤英烈士传记《青山英烈》出版时,原甘肃省委书记杨植霖题词“塞外青山映碧空,殷殷黑水诉忠魂,斯人虽去英灵在,落款书名教后人。”2015年,国家民政部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全国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高凤英是其中之一。青山埋忠骨,烈士的英勇壮举,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服务大局的奉献精神将永存。
家乡的保合少中心小学,在教学楼前塑起了高凤英烈士的大理石雕像,还创建了以高凤英烈士名字命名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高凤英中队”。通过广泛开展“不忘历史,缅怀先烈"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