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后卫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罗南辉任红三十三军军长。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在四川丹巴正式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黄超任政委、罗南辉任副军长、杨克明任政治部主任。
红五军是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在红军北上途中,红五军在董振堂、罗南辉的指挥下,担任后卫任务,顽强阻击敌人。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转移。当时罗南辉代第三十三军军长,率部负责红四方面军后卫,保护红军安全转移。
提枪上阵先锋开路,横刀立马大将断后。红五军为红二、红四两个方面军过草地殿后掩护。长征途中,他机智顽强地阻击尾追敌军,立下了不朽战功,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县城)会师后,改编为左、右两路军,挥师北上抗日,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改编后,罗南辉任左路军红五军副军长。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县(今小金县)两河口镇会师,驻守在大金川的罗南辉和红三十三军指战员们得知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不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南辉为红三十三军军长,张广才为政委,红三十三军抽调一个团补充到红一方面军一军团。
和党中央会师后,红三十三军第二九五团、二九六团、二九七团被编入左路军,随张国焘北上至阿坝县。这时的张国焘,野心开始膨胀,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指示,实施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行为,罗南辉只能以沉默应对。
中央红军离川后,红四方面军南下,在这期间,罗南辉率部担任后卫,驻守在大小金川的马塘、梦笔山、两河口、卓克基等地区,掩护红军总部开展地方工作。第二九七团在小金川西北,大金川东岸的崇化后县城,配合地方党政干部建立起藏族人民政府(藏语称波马依得瓦)。罗南辉率三十三军在巩固后方,保障地方党政机关安全、维护南下交通线、掩护兵站及后方医院及开展地方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0月中旬,罗南辉奉命率第二九五团、二九六团及军部由绥靖县等地南下。途径崇化县时,罗南辉令第二九七团一营担负军的后卫,随军部提前出发南下。10月20日,罗南辉接到总部指示,命令他率部迅速南下,罗南辉立即令第二九七团为先头急速向南挺进。第二九七团南下急行至党岭腰时,张国焘又传令红三十三军停止南下,因南下战略失败,红四方面军准备退到甘孜地区休整,罗南辉则奉命率部返回北进。
红三十三军在雪山草地的频繁地往返战斗中,减员较多,又不能得尽快补充,部队只剩下两千余人了。1936年1月被合编到红五军,红三十三军三个团被编为红十五师,军长为董振堂,罗南辉任红五军副军长。
张国焘南下方针破产后,红四方面军退到甘孜地区,部队面临巨大的困难,在党中央的严厉批评和朱德的耐心工作下,张国焘不得不取消另立的中央,这时,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等的率领下,从湘鄂川黔边出发后,转战数千里来到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朱德、贺龙、任弼时等的努力下,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与党中央会合的方针,党中央要求红二、四方面军迅速北上会合。红军总部决定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北上,红五军被编在右纵队。
战略目标和部署确定后,红军各部立即展开了北上前夕的动员与物质的准备工作,罗南辉和董振堂深知前进道路上的险恶,他们召开动员会议,要求各级指战员都要全力以赴的认真准备,吸取过去在草地行军中的经验教训,罗南辉还到各部检查落实情况,粮食的严重缺乏,是困扰北上红军的巨大问题,甘孜藏区已到无粮可筹了。罗南辉指示各部:凡是能吃的东西都要尽量搜集带上。
1936年6月底至7月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的罗南辉和红军指战员们,告别了依依惜别的藏族同胞和留下养伤的战友们,陆续离开甘孜地区,踏上了北上的征途。罗南辉和红五军则是第三次踏上过草地的艰难历程。
1936年7月,川西平原已是艳阳高照的酷暑时节。但是,在川西北高原的草地中,寒冷依然威胁着衣着单薄的广大红军指战员。草地中,饥饿、寒冷、疾病、疲劳、死亡等象凶恶的敌人一样,不断地向身经百战的红军指战员袭来,许多人因此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了。
早在进入草地之前,部队就是主要靠野菜充饥。红军指战员们的身体状况都比较差,进入草地后,野菜也很难找到。罗南辉等军部领导也都是饥肠辘辘,步履沉重,怎么办?罗南辉和董振堂决定部队在找宿营地时,尽量避开前面部队的宿营点,这样野菜可能会好采集一些,还动员各级指战员们,要时刻注意发现一些新的可吃的野菜。罗南辉等军部的领导不仅自己忍饥挨饿,而且还要关心大家,宽慰大家,用深厚的阶级情谊温暖大家。
在巨大的困难前面,罗南辉等军部的领导率领红五军广大指战员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互助的精神,终于带领红五军走出了人际罕至的草地。走出草地,经过包座,出腊子口,到了甘肃岷县麻子川漩涡村。先头部队准备了大批炒面、土豆,红五军这才摆脱了饥饿的严重威胁,吃上了两个月来的第一顿饱饭。
1935年9月,张国焘公然违抗我党北进甘肃的决定,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各部南下川康边。红军指战员再次翻雪山,过草地,牺牲惨重。为打破敌人的封锁,南下红军发动了绥崇丹懋战役。为保卫南下红军后方安全,罗南辉顾全大局,率部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与尾追川军转战于绥靖(今金川县)丹巴和崇化一带。这次战役共击溃敌军六个旅,毙伤俘敌三千余人。
党中央对张国焘一再进行批评教育和挽救,希望他改正错误,继续北上抗日。同时,红四方面军的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领导和广大官兵一道与张国焘反党分裂红军的活动作了坚决斗争,终于战胜了张国焘的逃跑主义。
掩护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会师。此时,国民党军胡宗南、毛炳文部在第三路军总司令朱绍良的指挥下,沿西(安)兰(州)公路追击红军。蒋介石嫡系第三军王均部、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及西北军一部向我军猛扑过来,妄图阻止红军北上会合。
红四方面军军总指挥徐向前命令红五军设防华家岭,阻击来犯之敌。为确保会师部队的安全,红五军抢占西兰公路华家岭一带险要地形阻击敌人。
华家岭是西兰公路咽喉之地,这里沟谷纵横,海拔接近2500米。
当时,第一线阻击敌人的阵地选择在华家岭南侧马营一带,第二道防线设在华家岭。罗南辉的指挥所设在马营后面的山梁上。红军把第一梯队的两个团沿西兰公路两侧部署成一袋形阵地,准备诱敌深入。
1936年10月21日,罗南辉部巧妙利用地形地物,披星戴月修工事,在华家岭南麓马家营子一带布好了口袋阵。次日晨,待王均部分四路沿公路两侧全部进入口袋阵时,罗南辉即下令出击,敌军腹背受击,仓皇还击,溃不成军。敌见先头部队被红军全歼,搜罗残部,重新组合,再次发起进攻,并用空军出袭助阵。
一个英雄的传奇,永远定格在1936年10月23日。华家岭,头上敌机扫射轰炸,后面敌人疯狂追击,一场血战正在进行中……这一天,担任红四方面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在通渭县华家岭马家营同追击的两个国民党军展开血战。这一战,887名红军将士伤亡。
罗南辉亲临前线,指挥战士猛力反击,连续多次粉碎敌人反扑。在战斗进入最艰苦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跳出战壕,率领战士冲锋陷阵,不幸,敌军炮弹与敌机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8岁,是早年英逝的中共将领之一。
总指挥徐向前在烈士遗体前,流泪哀悼说:“南辉同志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指导员,他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南辉同志为党献身的精神比华家岭还高。南辉同志英名将与华家岭共存!”
英名永存
罗南辉牺牲后,被安葬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为了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铭记先烈的英雄业绩,198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在大墩梁烈士陵团修建了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文写道:“1936年10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在这里同国民党第3军、第37军激烈战斗,副军长罗南辉和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9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对大墩梁烈士陵园又进行了全面维修、扩建,并在罗南辉墓前新立墓碑一座,以表达对这位红军优秀指挥员的深切怀念 。
至今,长征胜利82年过去了,人们也没有忘记徐向前元帅当年的评价。
西北诗人黄凯辉也在他的 《七律•咏罗南辉》中,讴歌了喋血大墩梁的罗南辉将军:
华家岭上秋风寒,苦水河前卷绛幡。 奋剑艰途历万险,挥戈征战破千难。 一朝雄将钢躯碎,八百红军碧血捐。 大墩梁上红旗漫,黄河浪平英烈安。
附:罗南辉烈士生平
1908年,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金牛坝(今金牛区营门口乡); 1926年,入川军江防军第28军第7混成旅当兵; 1927年,在川军28军第7混成旅驻地彭县(今彭州市)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所部从事兵运工作,他团结教育下层士兵,秘密组织“士兵联合会”,与反动军官进行斗争; 1929年6月,参加第7混成旅代旅长旷继勋率全旅官兵于四川遂宁、蓬溪交界的大石桥举行的起义,任起义军营长。失败后,被党组织派往川军江防军第28军第2混成旅继续从事兵运工作。 1930年10月下旬,参与领导该旅在汉洲(今广汉市)的武装起义,任起义部队警备大队长。失败后回中共四川省委工作。 1930年底,调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刚到川东特委所在地万县即因叛徒告密被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立场坚定,机智巧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1931年底出狱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的锄奸小组组长,领导该小组处决了一批叛徒、特务,保卫了党组织的安全。 1932年任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军委书记,11月参与领导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农民起义,组成一支游击队。后又被派到川军第29军从事兵运工作。 1933年春,当川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进攻时,他率1个连的士兵在前线倒戈起义,参加红四方面军。 1933年10月,任新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担任前线指挥,率部连续打退敌人二十余次轮番进攻,歼敌四个团,俘敌近两千,取得红33军成立后的首战胜利。后指挥该军2个团在宣汉以北、万源以南进剿反动会道门组织的川陕边反动武装“神兵”的作战,取得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有力保卫了后方的安全。 1935年5月参加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任红33军军长。曾率部担负筹粮任务。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区,他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走村串户,收集、购买粮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在四川丹巴正式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黄超任政委、罗南辉任副军长、杨克明任政治部主任。在甘肃通渭指挥作战中负伤。 1936年10月,为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罗南辉奉命率红5军担任后卫,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甘肃会宁县华家岭(现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一带阻击敌人。 1936年10月23日在甘肃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为华家岭支脉)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主要参考材料:
程子健:《忆罗南辉同志》 孙继争:《忆红三十三军及副军长罗南辉》,存达川党史 唐敦教等编:《川东游击军史》 四川省党史工委编:《红军长征在四川》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成都英烈》 政协成都市金牛区委员会文史委编:《金牛史话》 解放军出版社:《红四方面军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