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坐歌堂”,原为流行于川东北的婚嫁礼仪形式。华蓥市古为巴国属地,秦为垫江、宕渠2县所辖,后领属几经变化,至民国时期改由广安、岳池、合川3县分辖。1978年经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批准成立华云工农示范区,辖广安县9个人民公社和岳池县7个人民公社及1个镇。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华云工农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华蓥市(县级),原工农区辖区不变,后增辖广安区瓦店乡。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其族源主要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后裔。市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四川名山华蓥山,山上峰峦叠嶂,沟壑相间,树竹茂密;西部为丘陵平坝,河道纵横。山上有佛教圣地宝鼎,旅游胜地天池、石林,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安丙家族墓。
“坐歌堂”这种婚嫁习俗,在解放前的川东城乡极为普及,解放后,川东一带的农村及少数城镇家庭,婚嫁时仍采用“坐歌堂”这种习俗。甚至在“文革”期间,“坐歌堂”这种民间传统习俗还在沿用,只是所唱歌曲改为革命歌曲。
旧时,在四川东部华蓥山地区新姑娘过门前夕,娘家的姐妹及邻里好友要唱嫁歌为她送行(有的家庭连唱几个晚上)。 “坐歌堂”——堂屋中放一方桌,桌上置干炒货、糖果茶水之类,两个姑娘手执银灯(或烛台)把头顶红帕的新姑娘迎进堂中坐方桌上方,叫“迎灯”。待坐定后大家齐唱,叫“开声”。接着姐妹中一个先领唱,叫“起歌堂”,例如:“大河涨水小河浑,小河边边栽兰荆,兰荆好吃树难栽,歌堂好坐头难排。”接下去众姐妹便轮流唱。内容有劝慰新姑娘的,有夸新姑爷的,有忆姐妹情深的,有骂媒人的。例如:“新打米筛格格稀,我劝新姐莫怄气,贫家家屋看见的,又有银子打土尚墩。”“媒人是条好吃狗,这家吃来那家走。男家吃人大腊肉,女家又饮高梁酒。”唱的形式也多样,或独唱,或齐唱,或一领众和。其间穿插新姑娘唱哭爹妈的,哭兄弟姐妹三亲六戚的,凡哭的对象都要掏出钱来作新姑娘的送行礼,叫“讨压箱”。直到应哭的对象哭完了,媒人便把男方带来的歌堂礼放在桌上,分配歌堂礼,这时,众姐妹便唱撤歌堂的嫁歌,叫“送灯”。如“竹叶青来柳叶黄,撇把柳叶扫歌堂。”至深夜乃至达旦方止。
“坐歌堂”所唱嫁歌,随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发展。“坐歌堂”这种婚嫁民俗,也逐步形成并具较为固定的程序,嫁歌的传承,无记载,靠口口相授,耳闻心记,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式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