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我彻夜未眠,内心深处既激动兴奋又异常沉重,可以说是忧心忡忡。激动的是,6400件毛泽东遗物能够聚集到一起,井然有序地存放着,实属不易。沉重的是,这么多遗物系无价之宝,而且具有不能复制、不可再生性,一旦因保管、存放不当而受到损坏,其后果不堪设想。正如韶山管理局副局长胡德昌所说:“如果毛主席的文物在我们手中损坏了,那就会犯历史错误,就将是千古罪人!”
第二天,我与刘元美、夏佑新两位馆长商量,应当马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这一情况。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对这一情况早已心急如焚,并多次向上反映过,但都没有下文,更没有采取过任何有效措施。看来,只能通过采写新华社内参的办法,多方呼吁,以便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当天,在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就起草了《韶山6400件毛主席遗物亟待加强保护》的文稿。不到半月,文稿在内参刊发,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刘云山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2004年6月11日,由中办主任王刚主持召开了现场协调会,研究如何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韶山毛主席遗物保护工作。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湖南省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筹建毛泽东遗物纪念馆的建设工作终于有了着落。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与遗物馆新任馆长夏佑新激动地说:“新华社的内参一发,大大推动了毛泽东遗物纪念馆的建设工作。”如今,经过大家几年的艰苦努力,一座现代化的毛泽东遗物纪念馆,终于屹立在韶山的大地上。
毛泽东遗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红色”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精神与物质遗产
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后,遗产的内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视作遗产。这种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更是民族的根基和历史的纪念碑。毛泽东遗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更是人类罕见的、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它既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拭去岁月的沧桑,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从毛泽东遗物中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历史的启迪。每一件遗物,都是他人生经历的见证和定格,真实地描绘出伟人一生的足迹;每一件遗物,都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和信息,折射出他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每一件遗物,都打上了中国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印记,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风云;每一件遗物,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述说着那一个个发人深思、使人感悟、催人奋进、令人心灵净化的故事……
当时目睹毛泽东遗物,的确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伟人风范
毛泽东这位20世纪中国以及全世界最伟大的巨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可谓车载斗量,而其个人生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高尚情操更是堪可启迪后世!毛泽东一生俭朴清贫,从不贪图享受,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出身中国农民。因此,他一生都致力于使自己在生活上保持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殊化,拒绝任何形式的感官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平民化的伟人风范。
毛泽东遗物中,餐具占有相当比例,其中就有许多普通的竹、木筷子,但未曾发现一双用名贵材质做成的金银筷或象牙筷。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起过筷子的好处。他说:“第一,筷子经济。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不愿意买么还可以用一根树枝或竹子修一下就是一双筷子。筷子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精神。第二,筷子大众化。中国老百姓吃饭都用筷子,而且连日本人也用筷子。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不怕被盗。有这么多的益处,你们说是不是筷子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