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物见真人
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许多外国人,对中南海大都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都想知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乃至一些生活趣事(对于低级趣味者来说,最好能知晓一点花边或桃色新闻)。探寻别人的生活隐私以满足自己的快乐也许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可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的生活隐私因为保密而不足以向外人道,因此人们就更加充满好奇之心。封建时代,中南海是皇帝后妃和达官贵人出入之地,普通百姓很难接近,更无从知晓其中的私密。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尽管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但普通百姓不可能享有把中南海当作自家花园或客厅的权力,也只能心向往之,充满神秘和好奇而已。毛泽东去世后的几十年里,随着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出现,中南海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红墙故事”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因为政治地位和历史影响的原因,毛泽东合情合理地成为了“红墙故事”各种版本中的主人公。历史当事者的口述当然具有一定可信度,但因为生命个体本身就存在记忆力差异的缘故,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事件的叙述中就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差异还很大。因此,严谨的学术研究者在采信口述历史时一般都会进行认真的比对和鉴别。这些年来的口述历史(回忆录)很多,且有不断增加之势,这给人们进一步走近历史伟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当然,与这些回忆录同时而生的是各种海内外写领袖人物的所谓纪实类图书的出版。这些著述者,或是出于个人功利目的,或是出于政治企图,常常运用猜测推断甚至想象造假等方式,对领袖人物的个人生活进行歪曲、攻击和诬蔑,使得人们对于所谓的“红墙故事”云遮雾罩,真假莫辨,莫衷一是。中南海里的毛泽东究竟怎样生活,看来仅凭各种回忆录已难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而毛泽东遗物研究和宣传的不断深入,则让人们真正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因为这些遗物与毛泽东的生活紧密相联,具有口述历史不可比拟的真实度、可信度,而且表现力也更加丰富、更加生动。遗物当然不可能说话,但遗物中以及遗物背后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却是我们一窥先辈真实生活和品格情操最为可靠的材料。毛泽东遗物以实物形态的真实性、生动性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伟人,其形象更加饱满,更加令人亲近,其精神更加平实,更加让人感动。《首长生活帐》这样真实地告诉您:位高权尊的毛泽东每月工资是404元,除了用于家人吃穿外,还要象当时普通百姓一样,交纳房租、家具、水电、煤气等费用,即使是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喝茶,也要交纳几毛钱的茶水费。《首长菜谱》的真实记录这样告诉您:毛泽东尽管有权享受人间一切美食,但他一直象一个普通的湖南农村老头一样,一日两餐,四菜一汤,外加一点辣椒和腐乳,而且份量只够管饱,没有任何浪费,让每天陪餐的卫士既感到幸福又觉得难为情。毛泽东听过的磁带和唱片会告诉您:这是一个对京剧及其它传统戏曲充满爱好的老头,而且在京剧和湖南花鼓戏方面的素养还比较高。他是国家主席,生活上普通得就象邻家阳台上看书的老头(注:一清大师语),他每天的时间大都花在工作、读书上,但业余生活却不单调,而且十分高雅,除了听戏听曲,还打球、登山、游泳。他是政治家,又是诗人和书法家,既能写充满思想哲理而且通俗易懂的理论性大文章,又能对中国历史的无数人物和事件象说评书一样娓娓道来。他是父母的儿子,充满尊重和孝思,又有忠孝难以两全的无奈。他是三个儿女的父亲,对子女的成长充满慈详和爱护,又时刻防止他们娇生惯养,利用他的地位和权力享受特殊化。他是妻子的丈夫,经历了三次婚姻,其间充满生离死别,酸甜苦辣,每一次婚姻,未必都做到了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但充满了志同道合和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他是充满恋旧情怀的同窗、战友和老乡,珍惜友情乡情,对故乡、故人充满思念充满眷恋充满爱护充满关怀,但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搞特殊照顾。一件件遗物,告诉您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毛泽东故事,一件件遗物,表现出一个个令人感动令人感叹令人难忘的毛泽东品格和精神。毛泽东遗物里,蕴含着着那么多或明或隐的信息和内涵,让我们在走近这样一个高大伟岸的人物时,仿佛走进了一个恢宏大气、高尚无比的精神家园!透过毛泽东遗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才是我们心中的毛泽东!
从遗物见真史
毛泽东六千多件生活遗物中有许多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密切关联的物品,透过这些遗物,我们可以领略和感受那远逝历史的律动。
他有一件延安时代添置的驼毛衣裤,曾经穿着转战陕北,与胡宗南的军队在陕北黄土高坡上“捉迷藏”。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穿着这件洗得有些泛白的衣服,向即将走进城市的全党高级干部们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学会经营城市的号召。在西柏坡简陋的土房里,他穿着这件旧皮袄沉着地发出了一道道战争指令,创造了在全世界最小的指挥所里完成三大战役大捷的军事奇迹。
他还有一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惠罗公司生产的羊毛衫,从延安一直穿到北京城,尽管上面打了一些补丁(据说江青缝补过),但他不嫌弃,穿着它主持新政协、登上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他有许多肝胆相照的朋友,相互间关心爱戴。重庆谈判时,郭沫若就从手腕上将在欧洲购买的一块欧米嘎手表赠送给了他。建国后,他一用几十年,表带断了换一根,表盘字迹模糊了就重新洗一次,一直用到临终。
齐白石解放前就享誉中外,身份颇高,给人的印象总有些清高甚至有些小气吝啬,但他喜欢和尊重毛泽东这位小老乡,经常将自己的书画送进中南海,还把自己准备传给子孙后代的一块“片真老空石”砚台送给了他。
宋庆龄听说毛泽东有卧床看书和办公的习惯,派自己的卫士送了一个枕头给他靠背。他不好送这位宋大姐什么东西,但时刻记着大姐的这份情意,到了冬天,他从自家购买过冬的大白菜中挑了一些个头大、品相好的送了过去,让这位国母惊喜不已,感叹从未见过这么大这么好的大白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身边许多工作人员说,这是林彪事件后的情形。看来,那位林彪的变心和叛逃确实给了这位伟人很大的打击。他仍很顽强地工作,坚强地学习,但原来那张沙发却越来越不适合他了。坐在这张沙发上开会见客,时间一长,身体就不自觉地往地下滑。年龄和身体的确大不如前了。身边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为他量身定做一张沙发。他们找到中南海木工班,指导工人师傅特制了一张沙发。为了防止他坐久了身体下滑,在沙发的底部挖了一个圆洞,为了易于透气,在沙发海绵上用水管打了许多小眼,俨然如蜂窝。木工们从来没有制作过这种沙发。毛泽东用过后却十分高兴,说:给总理也做一张送去!其时,总理也正在病中。此后,毛泽东坐在这张特殊的沙发上不知主持了多少会议,看过多少书籍,会见过多少中外客人,其中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两个小时的长谈,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讨论三个世界的划分,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讨论中日建交和友好等等,都是坐在这张沙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