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聪济抱着鲜花,领一行人走在山下的小路上。)
(近90度的山坡,李婷一行在山上艰难前行。)
(两个家族成员,如同一家人一样,照了一张“全家福”。)
“我爷爷交代下来说要照看好这个墓!”广东乐昌市梅花镇廖氏一家三代,一直在大山深处守护着红七军20师师长李谦的英灵,近80年来扫墓烧香从未间断。
今日,李谦的孙女李婷等从长沙赶到乐昌感恩廖氏家人,而作为廖家的第三代守墓人廖聪济,面对李家后人感恩,提出“和我们一家人合个影”作为回报。
政府:当地村民都知道是李谦师长墓
上午9时许,李婷一行在记者陪同下,首先来到梅花镇镇政府,并向该镇政府展示了她们一家收藏多年的烈士证书。
该镇镇政府副书记介绍说,根据历史记载和当地老人的回忆讲述,红七军20师师长李谦当时率领部下在梅花镇附近歼敌受伤后,部队边打边向石子坳撤退转移,行至石子坳时就牺牲。当时部队在那里呆了三天,时间具体是过年前三天,附近村民还煮了糍粑和肉给红军吃。李谦师长牺牲后,红军就委托廖家人埋葬了。而时至今日,“当地村民都知道那个墓是李谦师长的”。
2005年,梅花镇在镇政府附近建了一个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当时准备把李谦师长墓迁移到纪念园来,因为当地村干部反对,“说按照当地习俗,要让李谦师长入土为安”,所以目前还没有迁移出来。而纪念园二期工程动工后,将建大型纪念馆和红军烈士墓区,如果条件允许,会考虑将李谦师长墓迁移到此。
随后,李婷一行前往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向烈士纪念牌深深三鞠躬,以“祭慰与爷爷一起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廖家:祭扫烈士墓是爷爷辈传下来的祖训 从梅花镇附近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出来后,行车大约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石子坳山下不远的地方,根据当地村干部的指引,透过半山腰茂密树丛之间,可以看见一块盆大的泥巴墙,“那就是廖家的房子。” 沿着羊肠小路刚走到山下,远远便望见廖聪济一路高兴走来,他边抱拳向来人打着招呼,边说着听不清的当地话。走近后,李婷等一一和他握手,宛若离别近一个世纪的亲人见面。然后一把接过李婷儿子手中的鲜花,说“等下你好爬山”。 近90度的山坡,没有梯级,中途休息了一次,一行人总算在40分钟后完整的看到廖聪济家的简陋土房子。进屋坐定后,李婷向廖聪济家人述说了此行的目的,并对廖家三代为爷爷守墓表示深深的感谢。不善言辞的廖聪济显得非常激动,他说“这是我爷爷传给我父亲,我父亲传给我的,说是红军师长李谦的墓,一定要照看好,每年像自家的墓一样去祭扫”。 然后,廖聪济微微欠了欠身,小心的征求对方意见:“那么,你们,和我的一家人合个影吧”。廖聪济用手怯怯地比划了一下。 于是,两个家族成员,再次如同一家人一样,在红网记者帮助下,照了一张“全家福”。 感人:廖家姐弟和李家一起跪拜烈士坟前 大约休息交谈了15分钟后,李婷等5人抱着鲜花,提着香烛,来到位于廖家左侧的李谦坟前。坟前用水泥铺了一小块。先前一天到过山顶的记者说,这是廖聪济为了方便李婷一家前来祭拜而赶急铺上的。 李婷的儿子把鲜花放置在坟前,然后一家人在廖聪济的指导下,按照当地的习俗点香烛烧纸钱。而李婷老师嘴里不时会小声说着“安息吧,爷爷安息”的话。就在他们在准备祭拜的过程中,廖聪济的姐姐从屋里端来煮熟的一只鸡和猪肉作为供品,并把李婷送给廖聪济家的水果和食品,都拿了一部分送到坟前作为供品。 按照祭拜先人的惯礼,李婷姐妹等一一在坟前跪拜。而廖聪济和姐姐也随后在一边跪拜,如同祭拜自己的先人,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感恩:李婷姐妹祭拜廖家祖坟 祭拜完毕,李婷姐妹等一行又来到廖聪济爷爷的坟前祭拜,而廖聪济哥哥早已手持镰刀,把附近的杂草和藤条砍得干干净净,以方便李婷姐妹等祭拜。 鲜花,香烛,供品——所有的礼仪和程序都是按照李谦坟前祭拜进行。众人一一跪在坟前祭拜,李婷双手合十小声说:“感谢你们帮我了我们家这么多。”祭拜完毕,李婷站起来,“真的是缘分啊,今年恰好是我爷爷李谦诞生100周年,我们就找到了这里,认识了廖家人啊”。 李婷家人表示,看到梅花镇附近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后,他们取消了把爷爷李谦的坟墓迁回湖南的想法,希望爷爷坟墓能迁到烈士纪念园里去,“因为廖家守墓太辛苦了”。而当地村干部表示,当地因为梅花岭一战,被封为革命老区,希望李谦的坟墓不要迁走,当地也会将坟墓重修后,并把附近的路也修通,便于后人前来瞻仰祭拜。 握别廖聪济一家人时,李婷一行再次在屋前与廖家合影,并赠送了慰问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