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湖北评论界的部分专家认为,我省关于这一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精品很少,大多脱不出资产阶级性质革命的正统理念,有的纯粹是用人来演绎教科书的内容。日前,在省作协举行的牛维佳作品研讨会上,多位作家、评论家把讨论焦点集中在专业作家牛维佳的辛亥革命题材小说上,认为他的这类作品正是对某些历史叙述主流写作模式的一种反叛或冲击。
牛维佳曾有13年军旅生涯,1980年代初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撰写,先后出版小说集《从今尔后》、《流光送影》等。他对历史以及党史题材表现出了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得益于地域优势,他对武汉辛亥革命首义活动的历史叙述更是有一种驾轻就熟之感。他曾写下“武汉首义家”系列小说,首篇《十八星旗,高高的》并没有运用主要篇幅直接描写革命军与清军战场上刀枪对阵的激烈场面,而是将视角对准武汉三镇普通市民,通过对谦泰衣帽庄雇主、店员、主顾等生活的变迁、命运遭际以及民间服饰、风俗变化的描写来侧映革命的大潮。
评论家们用开阔的视野、传奇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平民意识等词汇首肯了牛维佳历史小说创作的特色。“任何一场革命最终都是民情风俗的改变”,於可训认为其小说的独特之处是找到了恰当的历史缝隙,从当时代市民的内心、生活和命运的改变等入手,以自己对历史的研究和体悟写出了这一年代的风俗变迁,通过风俗史来反映革命的深厚根源、发生及走向。陈美兰对他用举重若轻的手法写历史很认可,称他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上很有智慧。
牛维佳则表示,今年会将“武汉首义家”系列继续写下去,从辛亥革命爆发一直写到今天,从市民视角切入,呈现市民在连续转换的体制中经历的渐变的生活。“讲故事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展现这段沉甸甸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