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战场遗址,信丰县东部的百石、古陂、新田、安息等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粤军第一道封锁线的旧战场。 1934年10月,为阻止红军突围,粤军在信丰、安远至赣县王母渡和赣州、南康一线,构筑了一条以桃江为天堑的南北长120多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的弧形封锁线。突围转移的中央红军于10月21日上午向粤军封锁线发起进攻。前锋的红三军团红四师十团、十一团首先向信丰百石守敌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战斗,消灭守敌信丰“铲共团”常备第二中队。战斗中红四师师长洪超牺牲(后在其牺牲处建立了洪超烈士之墓)。继向大桥古陂追击前进。同日下午,左前锋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二师占领信丰新田、金鸡圩,毙粤军600余人。红一、三军团乘胜追击溃逃粤军,左、右后卫红九、八军团紧跟一、三军团之后,扩大战果。守古陂粤军在茶寮垇被红四师击溃后,退至古陂镇,凭古陂河与红军对峙。23日凌晨,红四师占领古陂镇,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正当红三军团红四师进攻古陂时,红一军团红二师于22日上午10时在金盆山石背拦截从安远重石版石逃往安息的粤军。经过1小时激战,毙粤军300余人,缴获一批辎重和军用物资。 22日到23日,红一师、红四师追抵安息铜梓岗,与万余粤军展开激战,战斗十分惨烈。由于粤军占据有利地势,红军一时难于通过。为争取时间,红一、三军团迂回坪石前进。 红一、三军团相继突破信丰古陂、安息,毙粤军1000余人,俘粤军200余人,中央一、二纵队也于23日抵达古陂杨坊、太平宿营,毛泽东宿营于军田高。25日,红军在铁石口、大塘埠、石寨圩等地西渡桃江,向赣粤边界推进,至27日,担负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渡过桃江到达小河。至此,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了信丰河(桃江),突破了粤军的第一道封锁线。有诗为证:“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四、玉带桥风景区 玉带桥,位于虎山中心村,隘高至龙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带飞跨于崇山峻岭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据查,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凤歧募资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故又名凤歧桥。据传,古时虎山河流腾咆哮,水急浪高,行人涉水渡河,时有人丧身河底,余凤歧便立志修桥。开工只两月,便料尽材竭,余凤歧倾其家所有,钱还是不够,他只得忍痛把独生儿子卖去,叫妻子四方乞讨,自己则用“苦行”的办法筹钱建桥。他将几十斤重的锁链背在身上,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向隘高古城去化缘。人们被感动,捐钱物,将桥修好。
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屋楼式拱桥。两墩立于骤弯直下的激流,一紧靠河岩护住河堤,一形如驳船高出水面5.7米,拱跨14.3米。青条石砌成。桥身弧长88.15米,弦长74.44米,弧弦最大距离为10.84米。桥面宽3.8米,用小乱石铺平,上建高3.2米的廊屋。廊屋为木石结构,分为23段(间),两端各建4.2米高的瓦房桥头堡;当中建4.6米高的凉亭兼神庙,其中5.1米,宽3.8米,内分前厅后厅,供人憩息和祭祀。亭内东西上方各书“神泽汪洋”,“龙驾远波”,计8字,左右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功高德大固桥是赖圣与神,海阔江深登岸不须舟与楫”的对联。桥面边沿还砌有1.2米高的矮墙替代扶栏望柱。古时,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有诗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 热水湖,位于安西热水村,湖面31平方米,水温50℃,四季热腾,为著名温泉,已开发淋浴及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