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鹰的《天安门》是继他《红樱桃》、《红色恋人》之后的第三部,他说这部电影最大的腕儿,是特技再现的毛主席
从开国大典算起,天安门城楼上的八盏红灯笼在那里悬挂了整整45年。1994年,国庆45周年之际,天安门城楼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中国第一地标旧貌换新颜,装修内容之一就是城楼之上的这八个传统手工灯笼将被折叠式新型灯笼所代替。八盏历经风雨的灯笼被卸下后,其中六盏交由天安门管委会和博物馆收藏,东二和西二位置的两盏,后来出现在了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
1995年2月17日中午,将被拍卖的两个大红灯笼被装上一辆超长卡车,运至北京朝阳体育馆地厅入口处,吊装之后高悬起来,这是这对宫灯自开国大典以来,第一次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以外的地方。从10万元起价,两盏宫灯在7分钟内一路飙升,最后以单盏1380万元成交。
天价拍卖结束之后,当年负责制作悬挂宫灯的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队长苏凡走到了媒体的视野中,老人意识到:当年自己和战友干的这一切,原来是一件很大的事。后来得知朋友有个儿子在做电影导演,苏凡就问朋友的儿子:“你什么时候把我们当年的故事拍一拍?”这个做导演的孩子就是电影导演叶大鹰(叶缨),从最早写剧本到《天安门》公映,叶大鹰用了整整10年。
人人心中都有天安门情结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长大的叶大鹰,对天安门印象最深的记忆就是小时候舅舅老带他去那里放风筝。晴空万里,微风徐来,偌大的广场上空飞扬着老北京各式的风筝,这样的片段几十年了,也没离开过他的脑海。
“你知道特别有意思的是什么吗?就是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安门情结,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啪——,有人给你这么一剥开,你发现还真是,就是你心里一定会有‘咯噔’那一下。埃菲尔铁塔不能承载法国历史,但天安门肯定能承载中国历史,太多的大事都发生在那里。”叶大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时候大家只要说到照相,肯定会上天安门。
筹备《天安门》时,他在网上看到了难以计数的普通人在天安门的留影,甚至有一张藏民在天安门的留影,仔细一看,原来真实背景是西藏布达拉宫前的广场,那座天安门其实是照相馆支在那里的一副景片。
在叶大鹰看来,相当多的中国人生活里有这样一张在天安门前的照片,“要么你自己有,要么你邻居有,要么你爷爷有,反正你一定亲眼见过你身边的人有这样一张照片。”
震撼叶大鹰的还有另一张来自朋友的照片,那上面是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的天安门:连年战乱之下的末代皇城,处处一片破败。天安门广场坑坑洼洼,一片狼藉,城墙斑驳不堪,屋顶之上的蒿草半尺深。
“当时我看到那张照片,说不清为什么,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变成了后来的样子?”叶大鹰心头一惊:这其中一定有一个故事!但是这故事究竟在哪儿,我不知道。
大典秘闻
1949年8月中旬,举办开国大典的地点正式确定:天安门。周恩来将布置城楼的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这项工作落到了一个精干的小队伍手上: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这一天是1949年9月2日,离开国大典仅有28天。当时政协会议还没结束,国旗国徽尚未确定,队长苏凡在没有任何参考依据的困境下,带领着舞美队的两位日本美术家上野和森茂,来到天安门进行实地勘察。
通宵达旦的几番工作之后,舞美队精心制定的20张设计草图送到周恩来的办公桌。最终总理选定的是这样一幅:天安门城楼装上八盏大红宫灯、八面鲜艳的红旗,天安门正面墙壁上挂两条横幅,毛泽东画像居于正中。在这幅设计图上,周恩来去掉了在金水桥栏杆上扎满彩球的设计,说道:“突出表现城楼就行,其他地方不要太花哨。大会会场的设计,既要喜庆欢乐又要严肃庄重。”在他的要求下,八盏宫灯最迟要在9月28日挂上天安门城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