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真情见证》 作者:郭战平 赵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简介:王光美生前作序郑重推荐,披露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展现领袖、将帅们的人间情怀,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骨肉亲情。本书源自山东电视台金牌栏目《数风流人物》一线记者首次大规模近距离亲访近百位领袖人物及开国将帅家……
战斗在江淮河汉的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
采访时间 2002年3月
采访地点 北 京
采访对象 李紫阳(时年52岁) 李先念长女
采访记者 逯传涛
毛泽东称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
薄一波曾在一本书里写道:李先念同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在困难中战斗的一生,他是坎坷中的伟人,困境中的伟人。
记者:您的父亲在小的时候只接受过三年的私塾教育,后来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再继续上学,就随着亲戚一起学木匠,由于他聪明伶俐很快便成了当地的小能人,被人称为“小李木匠”。后来他又到了武汉当学徒,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这是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向一个革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
李紫阳:是的,他在17岁的时候也就是1926年就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率领本乡的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后来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了共产党,1935年参加了长征。
记者:薄一波说过您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估计您父亲遇到的第一个大坎坷就是在西路军的那一段悲壮的经历了。
李紫阳:当年西路军东渡黄河是为了开辟河西走廊根据地,想打通一个通道和苏联有所联系。但西路军打过去以后就发现那个地方都是戈壁滩,没有群众基础,马步芳的部队也很强。后来西路军被马步芳的部队整个地包围了,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没有冲出来。马步芳的部队对红军也非常残忍,抓到后大部分都杀了。
记者:西路军决定出征的时候已经是1936年的10月,当他们穿行在祁连山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但我们的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天气的寒冷严酷面前视死如归,还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这里面一定有许多感人的人和事吧?
李紫阳:太多了。像师长熊厚发,当时他负伤以后,在祁连山上走不过去了,我爸爸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就提出来你给我留一个证明信,我将来伤好了可以回到部队证明我不是一个叛徒,我是因为受伤以后落伍的,掉队的。最后熊厚发被马步芳用炮弹炸死了。
记者:当时您父亲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到陕北向中央汇报,挥泪送别了徐向前等人后,您父亲带领着剩下的3000人继续战斗在祁连山。
李紫阳:我爸爸就带着一部分部队往新疆打,当时根本就没有联络,没有通讯,他们就在祁连山翻上去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我爸爸讲最后连马尿都喝了,后来跟中央联系上了,中央命令他们往新疆走,陈云伯伯和滕代远在星星峡接应他们,把他们接到了新疆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
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指战员两万余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5个多月,歼灭了马步芳、马步青匪徒两万余人,后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西路军余部分成三个支队,在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其中两个支队大部分损失,由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历尽艰险,于4月底到达新疆东大门星星峡。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的最远地方,这支部队也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部队。
记者:当年毛主席了解了您父亲在西路军的革命斗争精神时,称他是“不下马的将军”。到了新疆后您父亲可以选择去苏联深造,但他为什么没去呢?
李紫阳:我父亲说,我一定要回到延安去,我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所以我父亲就回到延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