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源头自然保护区已规划建立的面积为1.65万公顷(石城占1.1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0.15万公顷,缓冲区面积0.67万公顷,实验区面积0.83万公顷。保护区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5℃,全年无霜期246天,年均日照数1942小时,年均降雨量2100毫米。 保护区内古木参天,林海连绵。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下往上分别为以松柏为主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阔叶林、灌木林、山顶草甸,成片分布的原生榉树群落为全国罕见。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78科145属,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树种有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杉等;野生动物有4纲18目101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蟒蛇、羚羊、大灵猫等;计有342种野生动植物、528种森林昆虫和原始榉树群落,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稀有珍贵野生动植物58种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每年能为赣江两岸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I类水。 保护区内景点有七岭客家古村落、鸡公崠、天华山古寺、赣江第一泉、手工造纸作坊遗迹等自然、人文景观。 高岭土楼,位于小姑高岭村。民国初始建,后重建。土木结构。长29.6米,宽21.6米,墙高5.86米。外墙3米以下厚1.6米,3米以上0.5米,无窗户,而设36个木框八字形射击孔。南北各建角楼,钳合主楼墙角,突出1.6米。正门通前廊,朝东北,木质双合门外裹铁皮。侧门朝东南通腋廊,亦为木质双合门外裹铁皮。楼内建筑口字形布局,前有廊后有厅,两侧厢房,共有房30间。天井居中,房屋门窗均朝天井开设。腋廊内装木板楼梯,楼上以宽阔墙堞为走道,可通角楼和每个射击孔。
大由河背土围,位于大由河与琴江汇合处,与大由圩隔河相望。由于河道迂回,三面环水,令东北隅接陆地,状若半岛。立此城堡式的土围,开四门。东门为正门,门框高3米,宽1.4米;上城门、小东门稍小,西门已毁。城墙高矮厚薄概依地形而定。自东门经小东门、上城门,至西门,地当要冲,墙厚2米,高2.5至3.1米不等。墙上加筑外女墙与内女墙,两女墙间有通道。西门外,折至东门处,有10米宽之带状水濠(塘)护城,此段墙l米厚,高5~6.5米不等。另于此段墙上建两角楼,以防涉水来攻者。墙外壁以三合土拌乱石筑成,墙心填筑泥土,内壁垒以砖石。墙上多设木框八字形射击孔,墙顶架木质梁角,上覆以瓦。此过去发生过攻坚战。尚存部分墙,已倒塌处尚留一二米墙脚。围内长150米,宽105米,其中有水井水塘,屋舍俨然。 堰塘岩寨,位于大由滴水岩与大岭下之间。寨多立山顶,独此寨筑山谷中。以陡壁、岩洞、水堰、寨墙,量形度势巧妙构成。山谷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00米。东南西三面皆危崖,崖壁之上洞穴横开,大小10多处。诸洞可供栖息,积储粮草弹药,洞口筑墙设垛口,洞与洞之间,或凿石径,或架木桥以相通。西南山顶飞流直泻,谷口砌石坝以堵水成塘。坝西辟寨门,缓坡处高筑寨墙,谷口朝北,面琴江,为进要道。太平军多次来攻,皆失利。 三、客家人文景观区(北片区) 温革墓,位于高田湖坑村后。原为条石砌,颇具规模。墓面遭毁,重修复。清代再修墓碑字清晰。墓主古代著名教育家。 永宁桥,位于高田镇岩岭上柏昌水口。清代建。是典型的阁式瓦桥。桥身麻石砌,单孔,横跨溪流,长30米,宽5.3米,跨度10.6米。桥身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同治五年(1866年)于桥上增建亭阁。桥上亭阁,祀关羽像。阁分五段,中段最高,两边逐降低。中段建庙,两边设靠栏木凳,供人憩息。桥身坚实,格局古朴,为南方山区特有的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