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第四辑上撰有《黄书勋墓葬寻访记》一文,详细地记录了当年寻访的过程。
1989年12月,林县统战部接到黄建国的书信后,非常重视,马上到县地名办公室、县志总编室查阅“大圣山”地址,翻遍了有关资料,都没查到 “大圣山”这个名称。接着,县里又利用全县有线广播进行查寻,一个月过去了,“大圣山”仍渺无音信。继而,又于1990年1月6日,由林县县委统战部部长杨志雄亲率5人组成工作队,冒风雪前往原康村、三井村、郭家园村等原国民党40军驻扎过的村庄普询细访,这一带的所有山岭沟谷都留下了查寻队员的足迹,然而仍无“大圣山”这个名称。
似乎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但大家毫不气馁,一连数日,串村走户全面询访40军当年活动过的地方。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发现了黄旅长的有关轶事。在掌握线索的基础上,工作队跟踪追击,最后于合涧镇三羊村的带顶山找到了黄旅长的墓地。接着又在三羊村中的大池东边发现了原国民党40军军长庞炳勋当年为黄书勋旅长夫妇立的墓碑。碑文系庞所撰,由东姚镇李清莲书丹,合涧镇东山底村郝虎昌刻石。碑体保存完好,六十年代中期,村民为保护这块墓碑,在碑背面凿了一个蓄水石槽,将碑字面朝下,置于池边,供村民洗衣服用,使墓碑躲过了“破四旧”潮流的洗劫。
下面就是这篇碑文,比较详尽地回顾了黄书勋旅长的戎马生涯,高度评价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率部抗击日寇无畏壮举,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这篇文字读来仍使人感到铁骨铮铮、掷地有声。 黄旅长书勋暨配刘夫人仪卿合葬墓表
民国廿九年春,余拜廿四集团军总戎之命兼河北省主席,四月移节林县。秣厉抚循息精养锐,方将北指幽燕,为克服之计,于十二月一日黄旅长麟阁以病卒于军。越十余日,其夫人刘君仪卿服毒以殉。呜呼!国难方亟,正需良材,天何夺我麟阁之促也。且男能殉国,女能殉夫,忠义节烈,萃於伉俪,抑何持志之坚,而感人之深也。君家贫,总角入塾,旋即从戎。九年,曹吴祸国,余方随孙高阳禹行先生奔走革命。君闻声来归,充排长。十三年北京革命,崭然露头角。 “九·一八”之变,东北不守,翌冬,倭越长城南犯,余奉命备边,君充团长。数经战阵,卒能以少胜众,首造光荣战绩。旋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学验益丰,报国益诚。“七·七”变起决策抗战,君欢然动容,昌于众曰:“吾华百年积弱,历尽奇耻,今获湔雪之机,亦正复兴之会,吾得与于斯役,此生不虚矣!”八月,洊升副旅长,率部与敌矶谷师团血战于沧县者八昼夜。翌年一月,与板垣师团战于临沂,凡三阅月。继与鹫津师团战于豫东常营、大于集一带,均克摧强敌斩获众多。二十八年三月,擢三十九师百十五旅旅长。君感国恩,益奋励。旋复渡河展转晋城、高平、长治、壶关之间。七月栏车、长坪两役,机谋独运,战绩尤伟,国府嘉勉,颁给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以酬殊勋。然劳瘁过度,形神支离,今冬偶被风寒,遂至不起。呜呼悲夫!方君卧病,仪卿自渭南间关来侍,调护扶持,寝食并废。及病革,乃戚然曰:“吾不能与麟阁同生,誓当同死,脱有不幸,决相从地下矣!”迨麟阁殁,昏绝者数四,既厝麟阁于林县带顶山阳,拟遣仪卿回陕,期前一日来辞,欢颜略见,余心滋慰,讵意冰操凛烈,归寓即殉,时十二月十四日也。发其遗书谓:“麟阁壮志未酬,恤金应移以救国,以慰逝者。大衣一袭,乃麟阁夺诸日寇,留赐长子建章,冀其继父遗志。”盖皆前数日书,区处若定,从容就义。呜呼!末俗日偷,谁复尚论?节烈说者辄谓余之教忠教孝,有以感格将士,化及闺闼,庸知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趋相习,不独男知侠义,女亦能慕贞节。若麟阁夫妇不更足风乎?麟阁讳书勋,宁津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