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十万韶山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善良、质朴诠释着幸福的含义,见证着祖国和家乡历经风雨,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作为主席家乡人,除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他们的内心,深深感受到的是:和谐、发展。
韶山村当家人的“难忘”事
“近年来,我们农村的环境越来越漂亮,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如今我们韶山村农民富、村庄美、环境优、风尚好,这全搭帮党的好政策,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党!”“现在惠农政策真正多,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对种粮户进行了直补,孩子义务教育还免费,收入多,支出少,我们家上个月还搬进了新建的楼房,日子越过越滋润了!”……
听到村民朴素的话语,当了30年村干部的毛雨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其实,在他的心里,最大的幸福就是村民富裕,生活质量提高,民风和谐。当笔者问到过去的事时,毛雨时很自豪地说起了他的“难忘”事。
为村民寻找到致富路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韶山村情况是“人多田少,产量不高,常吃返销”。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温饱问题解决了,却产生了温饱即安、守土为本的自足情绪。
高中毕业后回乡在泥巴里爬滚多年的毛雨时被村民一举推到了村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的位置。如何解决人穷观念旧,带领村民致富成为他首要考虑的问题。
1984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在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韶山村到底怎样发展时,毛雨时提出要“解放思想,走商品经济的路子。”为了破除村民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毛雨时和村支两委不厌其烦地上门谈心、做工作,号召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经商,给群众做榜样。
大冲组当时是韶山村数一数二的贫困组,家家户户除了作田还是作田,硬是穷得叮当响。一天,组长毛德斌找到毛雨时,希望能到村上工程队安排一份差事。利用这个机会,毛雨时做通毛德斌的工作,在景点附近开起了米粉店。
生意不错,经济收入可观,吸引了组上其他村民纷纷加入到经营饮食店的行列。在毛雨时的鼓励下,村民的生意越做越大,饭店、旅店逐年增多,经济收入逐年上升。过去贫穷的大冲组就这样念活了“生意经”,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组。
多年的苦心经营,使韶山村人终于一举甩掉了穷帽子,走在了勤劳致富的前列。如今的韶山村人,过上了连城里人也羡慕的好日子。
为集体经济找到出路
说到 “毛泽东纪念园”,来韶游客几乎无人不晓。1994年初,在村干部的一次碰头会上。“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韶山是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村上能不能学学外地兴建微缩景园的成功经验,把毛主席经历的主要革命纪念地浓缩起来呢?”原村副主任、韶山故园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忠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赢得了在座干部的赞成。毛雨时自己也曾到北京的“世界之窗”参观过,他认为,村上建一个缩微公园,既能丰富韶山的景点内容,又能增加集体收入,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说干就干,以毛雨时为主的一班人马随即分头负责,进行报批、选地、征地、集资、兴建。资金问题是当时最大的困难,为了集资,毛雨时发动村民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争取了韶山故园工程公司、湖北黄冈市金属材料公司、韶山市建设银行等企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
2月,“纪念园”举行论证会;3月,水、电、路工程开工;6月,各景点开工建设;9月,景点基本建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雨时和其他村干部指挥着14支建筑队和33个建筑单位1000多个建筑工人奋战着。与他们一道吃住在工地上,创造了少见的“韶山速度”。
1995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02周年,一座包含15个革命纪念地景点,再现毛泽东从走出韶山到建立新中国大半生的奋斗历程的毛泽东纪念园顺利建成开园。它的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不禁惊叹:小地方办了大事情。
韶山村早在1997年就达到小康标准,是湖南最早的“小康村”之一。位于村子中心的毛泽东广场,比很多城市的中心广场更宽敞气派。2008年,该村集体企业产值过亿元,村集体收入达27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52元。
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给村里各项工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在,水泥公路已通到了每家每户。许多农户家里还用上了沼气、太阳能,污水、垃圾也是统一排放、统一运送。韶山村还有这样一个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享有300元至500元。现在,手机、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韶山村人,过上了连城里人也羡慕的好日子。(李青)
苏小波:见证韶山发展60年
从艰苦求学的学子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从中国解放到改革开放,现年已是80岁高龄的苏小波见证了韶山的发展变化。
苏老出生于1929年,永义乡狮山村人,当年由于遇上抗日战争只读完高小就失学了,但喜爱读书的他仍坚持学习,随后他便前往宁乡东湖的外婆家读私塾。
1950年,21岁的苏小波凭着高小毕业和在私塾的读书经历,谋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永义乡狮山村秘书。随后,他到永义乡小学当了乡村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没有国家发薪的,完全靠学生交谷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1952年,苏小波调到韶山小学任总务主任、教师,成为了共和国第一代人民教师。当时韶山小学解放前学生仅40人左右,1952年增至154人。当时韶山小学被确定为小学五年一贯制试点后,要新建学校。乘着新建的东风,他与校长熊泽民一起请毛主席的老师毛宇居专程赴京请毛主席题写校名。
1953年夏,新校舍竣工落成,“韶山学校”四个笔力雄浑、光辉夺目的大红字,镶嵌在校门上端,为学校历史增添了最光辉的一页。
现在,韶山学校正按照毛泽东题写校名时的预言,已从只有小学发展成为从小学到高中的省级示范性学校,图书馆、各科实验室、室内体育馆、风雨跑道、塑胶跑道……韶山学校已与5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3年,已到韶山区委宣传部工作的苏小波用家里养的那头大肥猪换回了300多元钱,买了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不到7点钟,左邻右舍都早早地吃罢饭,不约而同地来到他家等着看电视,电视里不说“再见”都不回家。
电视机经过了黑白到彩电,从纯平到液晶,从14寸到42寸,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左邻右舍不再围在一起看电视,而是各自在温馨的家里观看。
1990年,苏小波从韶山市人大主任的职位上退休。近20年来,他仍然时刻关注韶山的发展。看着越来越宽的马路,环境优美的绿化广场,迅速发展的工业,不断完善的旅游设施,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的生活,苏小波说:“韶山城市发展一年一个样,韶山高速公路的通车拉近了韶山与各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韶山瞻仰参观,现在沪昆高速铁路又将在韶山建站,对于韶山来说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我相信韶山的明天会更美好。” (庞晶)
彭果山:他是一位“解放牌”企业家
如意电机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果山是韶山市一位知名企业家,地道的韶山企业老板。老彭有一个“秘密”:与共和国同龄。他经常风趣地说:我1949年出生,属牛,是“解放牌”的。
老彭出生在当时的如意公社梅湖大队南丰生产队,有四姊妹,一家人靠父亲当时每月的30多元工资维持生计,经济比较拮据。
老彭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读书用功,成绩优秀。他高中毕业那年,正逢“文化大革命”,老彭的“大学梦”破灭了,毕业后回到了家里。
正值青春年少,心中的理想难以实现,他也曾感到苦闷,但很快又面对现实。他每天到生产队出工, 1969年开始,他在生产队开手扶拖拉机。由于开车技术好,做事认真,1972年,调到当时的如意公社开大型拖拉机,这其中他承包了农机站的一台拖拉机。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生性执着、一直在追寻梦想的老彭开始不安和躁动:老开拖拉机,赶不上时代,也没有什么大发展,这里不是我的久留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