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敬爱的父亲为国牺牲70周年,泽民三哥4月在扬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祭奠、瞻仰。嘱咐我,我们大家庭子孙后代要在父亲安息长眠的江苏泗洪烈士陵园和牺牲地安徽泗县小湾村进行纪念,缅怀父亲短暂光辉的革命人生,激励子孙后代永远继承学习父亲为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父亲原名江世侯,1911年4月10日出生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县仙女镇。父亲出生成长的年代正是我们的祖国灾难深重的年代,父亲留下的许多诗词文章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期盼、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在那黑夜如漆的中国大地上,惊醒了沉睡的人们,敬爱的父亲的声音,也就是70年前所有先进分子的声音,慈爱的父亲的希望也正是70年前所有先进分子的希望。
我们家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祖父江石溪是一名中医,具爱国主义思想,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父亲在祖父的教导下,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寻求革命真理。1927年在南通中学高中结识了顾民元、刘瑞龙(当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顾民元一起,参加革命青年社的活动,了解全国各地青年学生运动的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阅读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许多革命书籍,逐步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共产主义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道路,是解放灾难深重的中国唯一正确道路,从此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夏父亲转入扬州中学高中,继续从事学运活动,是年冬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关押在苏州监狱,当年只有17岁。经祖父百般努力,聘请胡显伯大律师为其辩护,经多方营救,终以年幼无知为名,判刑半年。
1929年5月,父亲获释出狱。是年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祖父用唐诗“江上数峰青”诗句将其江世侯名字改为江上青,对他寄予厚望。七叔江世伯改名江树峰,希望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父亲在上海艺大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投身革命,并担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学生会发动同学上街游行示威,联系其他学校学生开展革命斗争。在此期间结识了“左联”作家郁达夫、蒋光慈、阳汉笙等,在他们影响下,创作大量诗歌,表达了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彻底推翻旧世界的坚强决心。1929年冬在上海北四川路粤商大酒楼参加江苏省委召开的会议时再次被捕,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西牢,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一年后释放。在狱中,写下《前进曲》等许多动人的革命战斗诗篇,这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父亲在党组织安排下到暨南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继续开展学运工作。1932年回扬州创办“新世纪周刊”,1933年祖父病故。当时父亲在仪征十二圩中学教书,继续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很多学生在父亲的影响下参加革命,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与母亲王者兰结婚,同年在扬州平民中学任教。是年冬,爆发“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掀起全国人民抗日高潮。1936年秋,父亲和于在春、王石城、顾民元等创办《写作与阅读》,担任编辑和发行人,扩大抗日宣传,传播进步思想。在《写作与阅读》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学史、汉语、语文教学的许多论文、散文,都反映了父亲的学术水平。父亲好学深思,深入浅出,反映出在党的培养下受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侧重作品思想内容,宣传抗日和我党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卢沟晓月》是此时代表性文章。
父亲从1927年入团,1929年入党,就以共产主义者的奋勇战斗精神和革命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来用各种形式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立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即和陈素、莫朴、王石城等联系,成立“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编辑出版《抗敌》周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并立即和陈素、卞璟、江树峰、韩北屏等组织“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一路北上,经仪征、合肥、六安到达浠水,编写团歌,画宣传画,演抗日剧目,写抗日文章,做抗日演讲,向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在父亲牺牲50周年纪念时,当年“江文团”的战友回忆了团歌:
我们爬过一重山,
又是一重山;
越过一条河,
又是一条河;
从城市到乡村,
从乡村到城市,
我们踏着坚实的步,
唱着救亡的歌。
我们是铁的队伍,
是热情的一伙。
要举起抗战的旗帜,
要掀起抗战的烽火。
我们不畏风霜,
不怕艰苦,
要振起精神,
喊破喉管,
让大家都知道,
自己应该怎么做。
铁蹄踏破和平的梦,
伤心东望可奈何!可奈何!
只有宣传、组织、训练、武装了群众,才能重整山河。
此时父亲的组织关系已从中共中央长江局接转到中共安徽省工委。1938年秋,受中共安徽省工委时任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以动委会的名义派遣,率赵敏、周邨、吕振球、王毓贞等组织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随皖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来到皖东北,公开身份任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秘书兼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秘密身份是我党在盛子瑾部建立的特别支部书记,后参加中共皖东北特委。在特殊的环境里,在上级党的领导下,父亲以一个共产党员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高尚品质和善于工作的卓越才能,开展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的活动,为我党我军创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作出重大贡献。归纳起来有9个方面:动员群众抗战;团结开明士绅参加政府工作;创建皖东北抗日军政干校,培养大量干部;创办《皖东北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积极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联系,自觉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工作;委派党员掌握区乡政权;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建立和发展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我军主力;促成八路军、新四军到皖东北地区同盛子瑾部合作抗日的局面。父亲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就在父亲陪同盛子瑾去灵璧途中给七叔父江树峰写信,附有一首七律:
过隙光阴逝白驹,十年患难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战,别绪全凭一雁书。
春水绿杨思故里,秋山红叶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劳燕,互问风尘老病无。
这是最后的遗作,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继承革命遗志、投身革命事业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