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的烈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处处呈现出“父送子、妻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局面。“挎上枪,骑上马,打得鬼子都爬下。”在那火红的岁月里,太行老区的孩子们随着父辈投入生产,投入战斗。至今,唱起那些振奋人心的童谣,那点点似火的红缨似乎仍在眼前。
抗战8年期间,太行山军民打退了日军一次次疯狂的进攻,缔造了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中最大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一首气势磅礴的抗战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因此传唱大江南北。
军民团结,太行精神代代传
山西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三大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热播的《八路军》《亮剑》《白求恩》《名将左权》《太行山上》等一系列红色影视剧,其历史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这里。
抗日战争为太行山留下了诸多红色遗存,如今,这些见证了历史的遗迹正成为人们感受红色记忆的胜地。
1989年9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曾长期驻扎过的山西省武乡县城西凤凰山下,一座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落成,由邓小平亲自题写了馆名。
它是全国第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收藏珍贵历史文物800多件,其中包括红军长征时用过的行军锅、外国朋友用过的外文打字机等珍品。
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至今留有一张名为“粮食印”的照片。据说八路军初进太行山,被反动宣传误导的老百姓纷纷躲进山里。八路军看到一些百姓来不及收粮食,就用石头制作了粮食印,盖在百姓家的粮食上。兵车进村,秋毫无犯。小小石头印,把“八路军”三个字深深烙在了太行人民的心中。
在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抗日井”记载了一段军民互敬互爱的故事。当时砖壁村因地势高缺水,八路军总部担心影响乡亲用水,曾3次迁出。后来,朱总司令亲自带领战士为村里打了3眼水井,乡亲们在井台上写着:“吃水不忘八路军,时刻想念总司令”。
历经半个多世纪,八路军的形象仍然刀凿斧镂般地刻在太行人民心里。
“只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我们就会无往不胜,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如此。”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杜善学说,这是太行山留给后辈最宝贵的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