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之“绿”,生态魅力打造亮丽名片
作为红色圣地,西柏坡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人们千里迢迢而来,收获的不仅有红色感动,也有绿色感悟!生态魅力,已经成为西柏坡另一张亮丽的名片。
盛夏时节,西柏坡满目葱绿,更显秀美。村前的岗南水库碧波荡漾,村后的柏坡岭松柏苍翠。尽管烈日当空,但来参观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他们说,在红色景点中接受教育,在青山绿水中享受自然。
然而谁又曾想到,过去的平山,“靠山吃山不养山,靠水吃水不养水”。开山造田,伐薪烧柴,私炸滥捕,山越开越荒,树越砍越少,水质越来越差。面对严峻现实,平山的决策者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平山的优势在山和水,出路同样在山和水,“靠山吃山先养山,靠水吃水先护水”。从2000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配套资金,连续9年实施封山育林、禁伐禁牧、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0多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
现在,平山森林覆盖率已从25%提高到了48.8%,植被盖度由0.4提高到0.9,绝大多数河流实现全年不断流,有山皆绿,有水皆清,成为石家庄北部的“天然大氧吧”和该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时,当地政府还优先在红色景点、旧址周围建设文明生态村,进一步增强红色圣地的生态魅力。在西柏坡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走进村民闫建良家的农家院,人畜分开,有花有草,主人正在做午饭。厨房不见柴草,不见炊烟。锅底下,蓝色的火苗“哧哧”直冒。“过去烧柴,烧煤,烟熏火燎,现在用沼气,又省事又干净!”闫建良眉眼里都是笑。
一红、一绿,成了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为平山发展“山水经济”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已有5万多农民参与生态经济产业链,从事特色种植,畜牧水产、干鲜果品绿色产业,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89.6%。5万农民从间接生态经济中受益,西柏坡村村民封社社家11口人,四世同堂,他们投入100多万元开了一个700平方米的家庭旅馆,年纯收入10万元。像这样常年或临时从事旅游业的农民,全县目前已有六七万人。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平山以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通过“红绿结合”,下大力开发了天桂山、天柱山、驼梁山生态游和农业观光游,去年全县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接近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