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八道湾胡同11号
近日,梁思成林徽因北总布胡同故居差点被拆,引发北京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梁思成的学生、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和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等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古建筑保护存在“重物不重人”的误区。
名人故居等古旧建筑保护堪忧
作为资深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指出,从历史建筑价值上来说,名人故居具有特殊意义,它是社会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必须加以保护。
据档案记载,1931年至1937年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住在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里。2009年开始,包括故居在内的部分院落拆迁加剧。
梁思成林徽故居拆迁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引发社会热议。“梁思成先生一生奔波于古建筑的保存,曾经提出北京古城保护方案。现在拆除其故居,好有讽刺意味。”一位网友如此直言。
继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面临拆迁遭受质疑后,北京35中新址地块拆迁工作的启动,一座众所周知诞生了《阿Q正传》、承载过周氏兄弟恩怨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是旧城范围内的平房、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即便不是挂牌保护院落,也绝不能拆。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不能界定为“名人”之后才进行保护,而是必须先保留和保护,之后再进行认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一大批胡同等古旧建筑悄然消失。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告诉新华网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以房地产经营开发带动具有经济价值的地区的危旧房改造,并将这项工作在全市逐步展开,1994年和1995年达到高潮。
老人痛心地说:“后来拆得太厉害,大家就喊,北京不能这样建设呀,呼吁保护。”于是,像国子监地区这样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京市在1990年共划分了25块进行保护。“可惜,25块还是太少了”。
名人故居的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
“名人故居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和古建筑、古街区一样,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名人故居因为名人生前的经历,而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永恒的魅力,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最值得珍惜的。一旦历经沧桑的名人故居荡然无存,依附其间的名人文化和精神也会随之而去,不免令人扼腕痛惜。”荆楚网一位名叫张嵩的网友撰文表示。
新华网的一位网友感慨:拆迁不应该“革故鼎新”,而要有所甄别,如此下去,老祖宗留下的富有文化底蕴的古旧建筑早晚都变成“钢筋水泥森林”,让后世子孙无福看到前辈的辉煌文明。
“也许,摧毁几处名人故居不足以影响民生、影响社会,但当岁月渐远,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它们消失于不知不觉间,改变和摧垮着民族的精神架构与价值肌理。”《山西晚报>发表评论认为。
“名人故居的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两码事儿,不搭界。”谢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名人故居看中的首先是“名人”,在这个地方干过什么事,这才是最重要的。梁思成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居住的时候,做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开创性的工作,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