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稀缺性。
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稀缺性。稀缺是指资源的稀少或短缺。物以稀为贵。过去战争年代遗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自然及人为的破坏,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越稀少则越宝贵。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一些建设性破坏难免发生,因此,特别要注重加强保护,构成保护体系。
4.文化性。
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文化性。它具有文化遗产价值,既是物质遗产,也是非物质遗产。它既有红色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如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又有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如歌曲、歌谣、曲艺、诗歌、绘画、故事、传说等。还有体现其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如纪念遗迹、事件遗存、建筑遗存、革命文物等。
三 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开发
红色旅游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效益。在深入开发和发展的今天,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注意。这主要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认识不高、资源保护乏力、资源整合不够、产品特色不明、文化挖掘不深、线路组合不佳、对外营销不强、旅游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注重的策略是:
1.提高对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是区域红色旅游开发中的高等旅游资源,它具有独特性、垄断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革命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从经济价值分析,它可以转变成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吸引物;从革命文化价值分析,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给人以教育启迪;从历史文化价值分析,它是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见证;从审美文化价值分析,它是社会美、物质美的体现;从社会教育价值分析,它可以资政育人,传承文化,给人教益。因此,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旅游资源,保护文化记忆。
2.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既然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区)、乡(镇)的法律保护体系[3]42-45。要强化对革命文物、文献、建筑等“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并参照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方法,对重大战役、重大事件以及在民间留存的红色文化进行局部的原风貌保护[4]373。注重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保护是一个系统,如辽沈战役的战争遗址旅游资源是:以锦州为中心,向北宁线的南北两侧延伸。北宁线就是今天京沈铁路和京沈高速公路大动脉。在它附近沿线上有“山海关阻击战”(天下第一关城楼)、“攻克兴城”(古城魁星楼)、“蒋介石葫芦岛军事指挥所”(葫芦岛锌厂招待所)、“塔山阻击战遗址”(葫芦岛天桥镇)、“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凌海市牛屯)、“配水池战斗遗址”、“攻克锦州突破口”、“白卷虎屯战斗遗址”、“梁士英炸碉堡遗址”、“范汉杰锦州指挥所”、“国民党省公署”、“黑山101高地遗址”、“廖耀湘胡家窝棚指挥所(黑山境内)”等十几处著名战斗遗址,它们是真实的战争标本,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战争遗址群落,必须进行系统保护,延伸保护项目和范围。如湘潭市城区有不少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历史遗迹。又如,毛泽东少年时代当学徒时湘潭十八总的“宽裕号”枯粮行;毛泽东早期在长沙求学,往来湘潭时下榻三义井的“毛福昌号”; 1927年,毛泽东考察工农运动时期的旧址“和化坛”;毛泽东住在湘潭宾馆的客房等都是重要的遗产资源,必须好好保护,有效利用。要与韶山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展现毛泽东的成长、学习、生活、战斗的历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