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
毛泽东
用过的马褡子
这件灰色的粗布马褡子长150厘米,宽82厘米,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了,灰色的粗布略微发白,上面打着补丁,细细的针脚均匀地缝在补丁的边缘,这就是毛泽东从陕北来到西柏坡路上使用的马褡子。
马褡子的保存者是李银桥、韩桂馨夫妇,两人都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李银桥是毛主席的卫士,韩桂馨负责照看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据韩桂馨老人回忆,这件马褡子是在延安时做的,转战陕北的路上毛主席就一直使用着。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天天行军打仗,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这个马褡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装着毛主席常用的生活用品,还装着毛主席许多经常阅读的书籍资料,行军打仗之余毛主席就取出书来阅读。马褡子磨破了,韩桂馨就仔仔细细地修补一下,就这样这件马褡子一直使用到了西柏坡。
刘少奇
用过的文件箱
小木箱静静地摆放在西柏坡刘少奇同志旧居办公室的墙角,已经看不出曾经的颜色。
1947年5月,刘少奇同志率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他和普通战士一样,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粗布军装,身边的行李也非常简单,只有这个看上去粗粗笨笨的小木箱。然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木箱,却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它就是刘少奇同志的文件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土地法大纲(草稿)》等许多重要文献手稿就曾存放在里面。由于当时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小木箱还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桌”,他常常坐在小矮凳上,伏在这个小木箱上起草和批阅文件。就这样,小木箱伴随着主人在西柏坡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后来,刘少奇把它带到了北京继续使用着。
1980年6月,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把这个小木箱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保存。1992年5月, 王光美重返西柏坡。在刘少奇同志旧居的办公室里,她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刘少奇同志的文件箱,对人们说:“少奇同志留下的东西不多了。”深情的凝视中,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朱德
用过的金属桌椅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朱德同志会客室里,陈列着一套桌椅,它由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和两把靠背椅组成,铝合金的材质,浅灰的颜色,以及可以折叠的特殊功能,在这土墙泥顶的中央大院内更显示了它的与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