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近90岁高龄的吴蔚然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也参加了卓琳的告别仪式,悲痛万分的他没有跟记者多说什么,只说“我们是来送卓琳最后一程的,祝愿卓琳一路走好。”
革命老区乡亲:
“对革命老区怀着深厚感情”
在停车场,挂着“涉县老区人民沉痛悼念卓琳同志”条幅的汽车,十分引人注目。
“1940年至1946年,邓小平所在的129师在涉县住了六年,邓小平和卓琳在涉县工作生活了六年之久,他们的孩子邓朴方、邓林、邓楠都是在涉县出生的,他们与涉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刚刚从告别仪式出来的河北涉县县委办主任安振海眼圈还是红红的,他对本报记者说,卓琳同志去世后,涉县39万群众陷入悲痛中。
“卓琳没有一点干部的架子,给涉县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只工作和生活了六年,但卓琳对涉县十分关心,1996年涉县遭遇50年不遇的洪灾,卓琳捐出了自己的一万元,希望能帮助当地的百姓;他们的子女也经常回涉县,关心当地的发展。”他说,“2007年春节,我们还去卓琳家里看望她,没想到……”安振海哽咽着说,“今天我们来,是怀着深厚感情送她最后一程的。”
退休干部和普通群众:
“生活中给予小平最大支持”
“我们离退休干部今天来了四十人左右,我们对邓小平和卓琳有深厚的感情,我们一定要来送她最后一程。”78岁的李实甫是北京市委离休干部,今天与老同事们也来送别卓琳,他对记者说,卓琳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卓琳一直在生活中给予邓小平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曾经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李放老人身穿绿色的T恤衫,手握拐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当被记者问到为何会穿绿色的衣服参加卓琳同志的追悼会时,他告诉记者,两天前刚好是纪念北京奥运会一周年的时候,一年前自己是年龄最长的奥运城市志愿者,而绿色代表希望和生命。对于卓琳同志,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李放表示,邓小平与卓琳的事迹深深感染了他们一代人,他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前来吊唁,希望老一辈的精神能够在年轻一代中传承。
一些从各地赶来的群众虽然参加不了告别仪式,但他们仍徘徊在东门外,见到有人从里面出来就上前咨询。“卓妈妈与生前一样慈祥,静静仰卧在鲜花翠柏中。”当公务员周连桥介绍告别仪式场景时,大家自觉地围在他身边静静听他说。
中央文献研究室人员:
“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一位伟大的人,一位伟大的女性!”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邓小平研究组的研究人员,每年都去看望卓琳,谈起卓琳,主任龙平平深情地向本报记者回忆说:“卓琳性格开朗,经常跟我们有说有笑的,平时,她爱听评书、听京剧,爱研究红楼梦。她对我们的工作也很关心,很支持,帮助很大。”他说,他们去年春节还专门去看望过卓琳。卓琳病重期间仍不忘鼓励他们,好好做研究。特别是卓琳永远甘当一位站在小平同志身后的女人,默默作出独有的贡献。“卓琳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她总是嘱咐我们,小平是小平,她是她,不要过多提到她。”他说。
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她是伟人背后的伟人”
在送别的队伍中,还有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人,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精心挑选的花圈和一束洁白的百合花,慢慢向前走。
“卓琳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慈祥的老人。”因为都是戏迷,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黄薇曾经与卓琳一起听戏,对此深有体会。黄薇评价说,卓琳是伟人背后的伟人!她一生为党的事业,为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事业鞠躬尽瘁,并且教育好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