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邓小平夫人、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近万人前往八宝山送别卓琳,吊唁队伍长达两公里。虽然9点30分才正式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但上午8点,记者来到八宝山殡仪馆时,人们已经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大礼堂东门外,静静排队等候,庄严、肃穆、哀伤的气氛弥漫在四周,淡淡的百合花似乎也在诉说着哀思。
告别仪式现场发放的《卓琳同志生平》中,对卓琳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卓琳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她和邓小平同志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和政治风浪的考验,是邓小平同志的好战友、好伴侣、好助手。卓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的一生。”
送别队伍中,不仅有歌唱家李双江、郁钧剑,棋圣聂卫平,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传人李世济,知名演员侯勇,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邰丽华等社会公众人物,还有从老区赶来的乡亲,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老干部和普通群众,他们来送卓琳同志最后一程。
演艺界人士:
“她光辉的一生值得骄傲和自豪”
“她离开了我们,我们非常怀念她,因为她和小平同志度过了一个非常艰辛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卓琳同志可以说也是出生入死,积极地帮助小平同志工作。”在送别的人群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李双江告诉记者,与卓琳的交往要从30多年前说起。
“1975年,小平同志复出后第一次派文艺团体到日本演出,我们就肩负了这样的重任。小平同志不仅亲自到友谊宾馆看我们演出,还叮嘱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到日本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要到街头、工厂、学校去演出。”李双江说,当时住在友谊宾馆一年多的时间里,卓琳同志去了两三次,特别关心演出的情况。“今天送别卓琳同志,我们更加了解中国革命的意义,更加深切怀念改革开放的美好。”
“中国改革开放,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有卓妈妈的贡献!”这是知名歌唱家郁钧剑在卓琳吊唁簿上的留言,今天一早赶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他,悲伤地告诉本报记者这句话。谈起与卓琳妈妈的交往,他说,卓琳妈妈的大女儿邓林就是他学习画画的老师,因此,自己也与卓琳妈妈有了较多接触。
“她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人,对我们特别友善!”他说,今天这么多人都来送别卓妈妈,这是大家发自内心表达对卓妈妈的尊敬,“希望卓妈妈一路走好。”
在送别的队伍中,一位男士身着黑衣,与年轻的邓小平有几分相似。原来他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签约特型演员戴宝明,在话剧《特区是窗口》,电影《情系太行》、《大敌当前》等作品中都曾出演过不同年龄段的小平同志。戴宝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曾经在一些活动中与卓琳见过面,对她的感情非常深厚。“卓琳同志光辉的一生值得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更好地宣传老一辈的精神,来鼓舞新一代,使我们民族真正强大。”
社会知名人士:
“祝愿卓琳一路走好”
曾经为邓小平及其家人拍摄生活照的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之子、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杨绍明,身着一身深色西装,表情肃穆,手里始终捧着一个很精致的相册。他说,由于父母的原因,他从小就与邓家非常熟悉,爱好摄影的杨绍明,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了邓家的“业余”摄影师。
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天来送别卓琳,特意将几十年来为邓家拍摄的生活照找了出来,从中挑选了数十张最为珍贵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重新洗印。“今天我要把这些珍藏多年的照片送给卓琳的家人,留作纪念。”
侯波是新中国首位女摄影师,她曾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与卓琳也有较深的渊源。今天,在儿子、儿媳、孙女的陪伴下,已85岁高龄的她,身着黑色服装,坐着轮椅来见卓琳最后一面。
在告别仪式结束后,老人家接受采访时几度哽咽泣不成声。她的儿子代老人告诉记者,母亲与卓琳早在1938年在延安就认识了,与卓琳感情非常好,今天参加卓琳的告别仪式,母亲心里太难过了,难以自制。
北京医院名誉院长、著名外科专家吴蔚然和兄长吴阶平一起曾细心照顾周恩来总理走完人生最后的几年。1976年,在邓小平身处逆境之时,也是他负责小平的医疗保健工作,与邓小平、卓琳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