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一个中国革命实现历史转折的地方;
遵义,一片创造世界战争神话的神奇土地;
遵义,一块镶嵌在贵州高原北部的璀璨明珠;
……
74年前,在这片神奇的红色土地上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故事。如今,这里的党政军民延续着当年血浓于水的鱼水情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相依,共同谱写了新时期“双拥”共建的新篇章。
抓“双拥”工作就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毫不放松
两年前,当遵义市军地领导第六次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奖牌时,大家激动万分,回到市里,军地主要领导立即召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传达会议精神,分析“双拥”形势,逐条逐项梳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双拥”工作规划和措施。并明确提出:“抓‘双拥’工作一定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不懈,毫不放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两年来,遵义市党政军着眼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地确立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兴武强军,富民兴遵”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再加强,‘双拥’制度坚持要再严格,党政领导到驻军现场办公要再经常,拥军宣传和国防教育要再深化,为军解困、助军发展的举措要再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政策要再落实,军民共建的水平要再提升”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了《“双拥”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双拥”工作五年规划》、《支持驻军建设十大措施》、《党政领导定期到驻军现场办公制度》等制度措施。市及各县(区、市)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支持军队建设,自觉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倾情爱武装、倾心管武装、倾力为武装。凡是涉及部队建设的问题,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安排、亲自过问、亲自督促,做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计划、同步安排、同步检查、同步指导、同步发展,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拥军优属网络,军政军民关系呈现出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可喜局面。
支援部队建设就要像战时支前那样倾心倾力
在遵义,心系长城、情暖兵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电业部门开展了“光明进军营”活动,对驻军开通了用电专线,配备了军供用电专职检查员,定期检查和更换用电设备;燃料公司开展了“送单、送票、送气”三上门服务;粮食部门广开门路,调剂品种,保证了部队的优质粮油供应;地方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主动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维护军队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把军人当亲人看,把军属当亲属待,军人军属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遵义市广大干部群众这样说,也这样做。
“蜀道难,找工作更难,买套住房难上加难”。然而,再难不能难军人。遵义市党政领导立下了誓言。
在遵义市添阳小区,一幢依山而建,环境优美的居住楼格外显目。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军分区官兵解决住房难的见证。近年来,随着楼市的大幅上涨,买房已成为官兵最大的难题。市委书记慕德贵、市长王晓光要求市“双拥”办、建设局、房管局摸清军分区官兵住房难底数,提出解决方案,为军分区专门修建了一幢共28套经济适用住房。今年,遵义市委议军会决定,每年将为军分区官兵解决10套经济适用住房。
“安置好转业的,服务好退伍的,支持好现役的。”遵义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真情拥军,出台优惠政策,确保转业复员军人安置到位,服务到位。近年来,全市共安置转业干部153人,除自主择业的15人外,123人安置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15人安置在电力、移动、电信等经济效益好的地方企业,所有团职干部均安排了相应的领导职务,实现了转业干部、用人单位和部队“三满意”,安置率达100%。先后解决驻遵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100余人,举办退伍军人培训班700余次,使近万名退伍军人实现了再就业。仁怀市、红花岗区还出台了驻军官兵立功受奖奖励规定,明确:凡是驻军单位和官兵立功受奖,均可获得党委、政府3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奖励。市及各县(市、区)每年还拨出专项资金共近1000万元,解决优待抚恤和官兵家庭生产生活困难。凤冈县王寨乡大湾组现役军人冉旭东家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4间房屋全部化为灰烬,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县人武部部长梁芝宝立即协调县民政局连夜向冉旭东家送去慰问金10000元和米面油盐衣等生活必需品。
“再穷也不能穷武装,再苦也不能苦国防,要把军营当家园建,按照部队提需求,我们抓落实的原则支援驻军建设。”遵义市党委政府领导如是说。
年初召开的市“两会”,把军分区营区置换搬迁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十大建设工程之一。各县(区、市)也积极支持驻军建设。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完成了9个人武部营区的新建搬迁、10个民兵武器弹药仓库和民兵训练基地的维修改造。今年7月,市里在过去多次援建的基础上,又一次性拨款统一组织开展了以“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为主题的“四个一”活动,为驻军每个单位扩建一个图室、新建一个电化教室、更新一批微机、配备一名编外教员。
走进遵义城,随处可见对军人优待的种种标志。公交车、纪念馆、风景名胜区、公园、公厕对军人免费开放,邮政、电信、医院、银行等服务行业对军人提供优先服务,部分出租车还让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几家个体旅馆多年来坚持免费让军人住宿。每逢佳节,遵义百姓会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为驻遵子弟兵送去慰问品。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要像战时作战那样奋勇当先
在遵义军分区荣誉室,一块“抗凝救灾集体一等功”的奖牌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去年初抗凝救灾结束后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部队参加抗凝救灾、服务驻地经济建设的见证。去年初,遵义市遭遇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老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军分区司令员李照平、政委张文益组织带领军分区机关及所属14个人武部官兵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顶风冒雪,抢修电力,疏导交通,像打仗一样投入到抗凝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遵义军分区共出动官兵和民兵应急分队20万人次投入抢险救灾,扑灭森林火灾2000多次,抢救被困群众5万余人,抢修道路180公里,修建堰塘、堤坝等灌溉设施300余处,建设饮水池200余口,排除险情20多处,抢救粮食等各类物资1500余吨,协助公安部门破案1916起。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近年部队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遵义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派出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怀揣工作手册,带着资金,带着感情,与村组干部、民兵骨干交朋友,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查,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交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群众制定脱贫致富发展规划,确定建设实施方案。为了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他们通过召开党员、退伍军人、基干民兵等骨干座谈会和群众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介绍村里的发展规划,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考察。依托民兵训练基地、青年民兵之家和通达乡镇的国防动员网等阵地,请专家、行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爬坡下坎打哆嗦,泥水溅到背心窝,粗粮不够半年吃,收入寥寥光棍多。”这是昔日务川自治县新田村群众的生活写照。
哪里最困难,部队就向哪里进军。军分区主动请缨,挂钩帮扶新田村。驻村干部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吃住在乡镇,生活在群众中,找“穷根”寻对策。他们组织群众修通进村路、连户路,帮助农民改水、改厕、改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快让新田村发生了显著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