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说诗》1932年大江书铺出版_刘大白著
《洪水》半月刊
当代藏书打开一扇窗
一般认为,新文学书籍的时间跨度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也有人将下限时间定于1937年7月7日,这之后是“抗战文学”和都市通俗文学。随着“善本”概念的时限下移,新文学版本书正在由仪式化崇拜和审美性走向深入的思考和版本考订。在这个过程中,收藏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事件,和其他许多中国文化典籍一样,新文学书籍备受青睐,几乎可与古籍善本抗衡,藏书界对新文学书籍的需求十分强烈。在不少人眼中,“新善本”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新标杆。
新文学类书籍分为创作、理论与史料、期刊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新文学于“五·四”后诞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最早以新文学面貌出现的有胡适《尝试集》、鲁迅《呐喊》、郭沫若《女神》等一批作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书印量都极少,而且期间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动乱等,损耗极大,能流传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相对古籍拍卖,新文学书刊因其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和稳定而被许多收藏家漠视。但对民国新文学的研究者来说,流落在民间的新文学图书一直是文学研究重要的文本。郁达夫、郭沫若、巴金、老舍、沈从文、朱自清、陶行知、曹禺、张恨水、叶圣陶等新文学时期著名作家的普通版本图书,为研究者和普通买家提供了好机会。
新文学旧书有毛边本、道林纸本、木造纸本、宣纸本等。如新文学创作部分中周作人先生的著作单行初版本最受欢迎,包括《药堂杂文》、《苦口甘口》、《周作人自选集》、《过去的生命》等。还有胡适的《尝试集》,这一新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极为难觅。新文学理论和史料中,极为珍贵和难得的还有解放区文艺与革命文献。解放区的文学作品流存到今日的较之新文学著作更为少见,解放区文艺对解放后新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形式,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甚至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象赵树理的重要著作《富贵》、《李有才板话》,孔厥、袁静合著的《新儿女英雄传》都是珍贵的解放区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