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9日,是瞿秋白同志110周年诞辰。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牺牲时年仅36岁。他短暂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他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探索精神、作为学者型革命家的高尚品德和风范,始终以深沉的内涵闪耀着光辉,给人启迪,让人怀念,催人奋进。
一、瞿秋白同志积极投身革命,在艰难时刻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和宝贵生命。
瞿秋白同志1899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青年时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他立志要“辟一条光明的路”,为救国救民奋斗献身。1920年,他以《晨报》特派记者身份赴苏俄,1921年加入共产党。1923年1月回国后,成为共产国际代表与中共中央、国民党中央领导人之间进行联系的重要人物。1924年1月,参与筹备在共产党帮助下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新解释的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
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合作反对封建主义、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大革命运动迅速兴起。瞿秋白同志为大革命的蓬勃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同邓中夏同志一起筹办上海大学以培养革命人才;发表大量理论文章论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主编中共中央创办的专门指导五卅运动的《热血日报》;推动广东国民政府进行以北伐战争为中心的革命运动;大力支持彭湃、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广东和湖南农民运动。同时,作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还积极参与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处理国共两党合作中的问题。他对国民党右派提出的企图分裂国共合作的“弹劾共产党案”,以及后来国民党新右派“戴季陶主义”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严正批判,坚决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瞿秋白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担任政治局委员、常委。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同共产党决裂,大革命宣告失败。在党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瞿秋白同志在湖北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选出以他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时瞿秋白同志年仅28岁。他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革命的旗帜,领导整顿和恢复各地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组织,参与决定和指导各地区的武装起义,很快实现了革命斗争形式的转变。经过一系列起义和殊死战斗,各地保存下来的一部分革命武装,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和发展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然而,由于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左”倾理论的指导,由于面对敌人血腥屠杀党内急躁情绪的滋长,以及年轻的共产党人斗争经验的缺乏,“左”倾盲动错误一度在全党占据了支配地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损失。以瞿秋白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对这次盲动错误负有直接的责任。但在实际斗争进程中,瞿秋白同志很快认识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1928年6月,瞿秋白同志赴苏联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他在会上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总结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和大革命失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斗争任务和方针。随后,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此后两年,他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协助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1930年8月,瞿秋白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奉共产国际指派一起回国,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然而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他受到共产国际派来的米夫及其支持的王明等人的指责和打击,被解除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此后,从1931年夏到1934年1月,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他和鲁迅共同指导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斗争,推动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化工作的发展。
1934年初,瞿秋白同志到中央苏区工作,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教育人民委员、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兼主编等职。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他受命留在国民党重兵围攻下日益缩小的苏区坚持战斗。1935年2月24日,他在福建长汀被俘,约四个月后英勇牺牲,成为革命战争年代担任过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职务而被敌人杀害的一位杰出的共产党人。
二、瞿秋白同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注意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应用,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一位重要探索者和开拓者。
瞿秋白同志一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翻译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很多著作,撰写了多达500余万字的著作、译作和文章,从哲学到社会科学,从革命理论到文学作品等等,内容十分广泛,主题大都集中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苏联社会的介绍和研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之初,人们接触较多的是唯物史观,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缺乏认识和了解,尤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较为陌生。瞿秋白同志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向中国人民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填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上的一项空白。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对于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而其中最根本的基础、贯穿始终的是互辩法唯物论。他所说的“互辩法唯物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他在《社会科学概论》一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开创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为后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作的完整理解、传播和运用,不但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思想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引向了新的高度。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瞿秋白同志在参加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非常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国情,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他最早根据列宁《两个策略》的思想,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共二大提出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纲领。他最早注意到“五四”以后中国民主革命与旧式资产阶级革命在性质上的区别问题,提出中国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的领袖,无产阶级必须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25年由他主持审查的中共四大政治决议案,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他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923年由他负责起草的中共三大党纲草案,明确写明:“中国革命不得农民参加不能成功”。1926年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中,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的基本战略和行动纲领。他还较早认识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提出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以及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关系的思想,强调在中国现有条件之下,必须有革命的正式军队,以革命战争为主要方式。1927年瞿秋白同志主持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正是按照八七会议的精神,我们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随后逐步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瞿秋白同志的一系列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