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西部有一座偏远的侗乡小山城---芷江侗族自治县。这座地处偏远的小山城因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而名闻遐迩;也是因为这一重大事件衍生了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更是因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又使芷江在新世纪再一次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芷江人民创造性的提出来举办“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并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被誉为“国际和平城”!
“中 国 凯 旋 门”
“烽火八年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日军降使——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向我国无条件投降,在湖南芷江办理了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总受降典礼,芷江因抗战胜利受降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受降名城。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1946年11月原国民政府政府曾决定划湘、黔、川、鄂四省31县为和平省;建占地70平方里的受降城,90亩地的受降公园。后因种种原因取消该计划而于1947年修建了华夏大地唯一一处纪念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受降纪念坊。该坊为三门四柱牌坊式建筑,牌坊高8. 5米,宽10.64米,厚1.16米,青砖砌成,外敷干沾石,坊上所嵌沅州石匾额呈“血”字造型,寓意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3500万军民用鲜血换来的,沅州石匾额上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军政要员的题词、题联共12幅,以及“芷江受降纪念坊”223字铭文。受降纪念坊是全国各民族团结统一最后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丰碑,以“中国的凯旋门”著称于世。 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村境内,现有面积40820平方米。该旧址由受降纪念坊、受降大院、受降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受降纪念馆、受降亭等纪念性构筑物和少量辅助建筑物组成。受降大院三栋鱼鳞板木结构西式平房,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中美空军联队兵营。室内陈列有受降典礼会场所使用过的会议桌、木靠椅、单、双人木沙发等文物。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2005年芷江举全县之力新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内设有“日寇侵华,罪行累累”、“中国抗战,浴血疆场”、“芷江受降,载入史册”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基本陈列,陈列展出有国家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108件,珍贵文物500余件,被誉为国内首家“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 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和纪念地。
大保护---对抗战文物遗迹的保护加强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是通往祖国大西南的要道,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着丰富的抗战遗迹。抗战爆发前夕,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来中国担任中国空军顾问并于1938年在芷江创办了中国空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征调周边11县两万民工秘密修建前进机场——芷江机场。芷江机场经1938年、1942年两次扩建,最终成为盟军在华远东第二大机场,先后进驻苏、英、中、美等国空军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飞机最多时达四百多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支强劲空中之旅,击落了太阳旗,保卫了芷江城。据考证,芷江当时为全国抗战指挥中心,原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中央政治大学等军政机构相继迁来芷江,素有“小南京”之称。大批军队及同盟军云集芷江,中国军队总兵员不下10万,有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等多个兵种,团以上驻军达68个。在芷江驻扎过的各种军事机构多达220个,其中美空军部队及军事机构达20个,美空军驻芷最多人数达6062余人,芷江机场、竹坪铺、五里牌、七里桥等地营房林立,民众称之“美国街”。 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侵华日军二十军发动了目的在于夺取芷江机场,进犯重庆的“芷江攻略战”,以日军死伤3万多人而告终。因此,史学界称“芷江保卫战”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叱咤风云的沧桑史迹给芷江留下了芷江航校、芷江机场、中美空军指挥塔、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修建机场的石磙子、机窝、防空碉堡、竹坪铺“美国街”等遗址以及大批二战枪支、炸弹以及各类军用生活物品等流散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