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标语
毛泽东在黄河边油画
宁都暴动参加红军的红五军团中,军官大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的,军事素质过硬,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曾经是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的部队官兵个个善耍大刀,不论是卢沟桥的宋哲元,还是台儿庄的孙连仲,都是用大刀砍得鬼子闻风丧胆!宋哲元和孙连仲都是冯玉祥的爱将!参加领导宁都起义的季振同是冯玉祥的女婿! 如果这支部队能够打到解放后,必将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我军的壮大和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必将是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力。 毕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知识需要文化。五军团虽然不存在了,然而幸存下来的少数将领就能看出他们无穷的能量,担任参谋长长达四十余年的模范参谋长李达,胡子将军孙毅中将,强渡大渡河的营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首任司令孙继先中将,中国炮神赵章成少将,另外姬鹏飞也是宁都起义时的军医。这样一支在红军中前途无量的绝对主力就这样覆灭了,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五军团简史: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率全军1.7万多人宣布脱离国民党,参加红军。而此时的红一、三军团,加起来也只有2万多人。16日,军委就授予起义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军,董振堂、赵博生、黄中岳分别兼任各军军长。 经过整编后,红五军团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1932年,红一、三军团攻打赣州,由于赣州城三面环水,又有坚实的城墙,易守难攻,炸城墙进到城里的红军被国民党军包围,此时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受命前往增援,战士们挥舞大刀冲进敌阵,把受困的部队解救了出来。随后在攻打漳州以及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等历次战斗中都屡立战功,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 1933年1月8日,该军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赵博生在金溪黄狮渡战役中英勇牺牲,中央人民政府为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并在红都瑞金叶坪建博生堡以示纪念。 长征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红五军团以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铁流后卫”成为红五军团的另一称呼。 红军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红五军团竭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不顾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击退并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湘江战役中,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军团长董振堂临危受命,率部同蜂拥而至的敌人殊死激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而,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陷入重重包围。三十四师面对4个师的敌人孤军作战,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被俘后,他从腹部的伤口中拽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他们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奋战三昼夜,像一个“铁闸”一样,紧紧把十多万国民党“追剿”军堵在了仅有的一条道路上,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红军主力渡江后,红五军团交替掩护撤离了石板河,顺利渡过金沙江。完成渡江后,他们凿沉了渡江的7条木船,对尾随而来的敌人关上了追击的大门。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他们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参加了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 日,第五军在甘肃高台遭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包围进攻,全军将士在董振堂的指挥下誓死坚守高台,血战七天八夜,战至最后一人一弹,终于寡不敌众,董振堂及380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五军团的人才: 红五军团覆没前,有不少宁都起义的参加者调往其他红军部队工作,这些同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有幸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