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像已经雏形初现。中新社发 白祖偕 摄
和以往毛泽东雕塑相比,这座毛泽东雕塑的造型显得有点酷、有点前卫,设计时是怎样考虑的?《沁园春·长沙》里,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应该是面朝岳麓山,这座雕塑为什么是背对岳麓山?
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塑“露脸”后,湘江边过往市民争相观看,在感叹雕塑雄伟的同时,也提出不少疑问。昨日,晨报专访了青年毛泽东雕塑主创成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谢立文,他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雕塑刻画32岁时的毛泽东
“前期施工期间,头像被脚手架遮住了,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大家都不知道,也很好奇。”此前,对于长沙市民来说,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塑显得有些神秘。
现在,施工用的脚手架拆除,雕塑“露脸”了,“有点酷的飘逸长发”让不少市民感到意外。因为,大家之前看到的毛泽东雕塑,要么是领袖在向人民挥手,要么是披着大衣气度非凡,其他造型比较少见。
“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是正常的。以往大家看到的毛泽东像,大多是站着,要不就是挥手,都显得很规矩、比较严肃。我们在创作这座青年毛泽东雕塑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要和以往的形象区别开来。”谢立文说。
这座青年毛泽东雕塑,于2006年开始设计构思。“首先考虑的就是艺术性、唯一性。”谢立文说,在主创成员、广州美院院长黎明的建议下,他们搜集了不同时期的毛泽东形象,最终选择了32岁时的青年毛泽东。“因为,《沁园春·长沙》就是那一年写的,此外,这座头像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这首词中飘逸旷远的意境。”
为了准确再现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主创团队又多次查找有关史料,制作了形象草稿,特别送到毛泽东儿媳邵华家里,请她过目。“邵华对设计的形象很满意。”谢立文说。遗憾的是,邵华已于去年病逝,无法亲眼看到这座雕塑的建成。
东南朝向主要考虑艺术性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首《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遥望岳麓山的场景。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刚刚亮相的毛泽东雕塑却是背对岳麓山,面朝东南方向。这是为什么?
谢立文解释,选择东南朝向主要是出于艺术性的考虑。“面朝东南,光线要好一些,立体感也会强一些。”谢立文介绍,为了朝向的问题,他们还特意对橘子洲及周边环境作了调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终确定头像面朝东南。
在青年毛泽东头像下部的胸体,主创团队采用了“山体”形象,“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岸,另一方面也寓意他是从韶山走出去的。”
使用福建花岗石,偏暖色
这座青年毛泽东雕塑,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面积达3500平方米。
如此浩大的工程,石材选择非常重要,“我们也看了很多石材,包括长沙本地的,但最终还是决定使用福建的花岗石材。”谢立文说,青年毛泽东雕塑所用的石材细腻、偏暖色,最易与周边环境融合。
“做青年毛泽东的雕塑,我们都很兴奋,一直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谢立文说,作为艺术监制方,自己从雕塑施工开始,便广州、长沙两地飞,虽然比较累,但“非常高兴,感谢长沙”。昨日谢立文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前往广州白云机场的路上,准备赶来长沙与有关方面沟通,确定雕塑的修整方案。
相关新闻:这座雕塑还要进行修整
潇湘晨报11月3日讯 目前,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塑头像已初步完工。昨日,该雕塑主创成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谢立文介绍,接下来就会对头像进行修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