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独有的城市资源、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如何保护挖掘这一资源,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对此颇为关注,“两会”期间纷纷出谋划策。
允许社会力量参与
重庆有着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因为保护力度不够,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市政协委员彭健就此呼吁,利用社会力量来保护和挖掘重庆的抗战文化资源。
彭健说,几年前他在南山摄影采风时发现一处民宅,建筑外观颇具特色,但已破败不堪,周围杂草丛生。经打听,才知是抗战时期的美军招待所。眼见可惜,喜好文物的彭健就自己出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葺。而今,这里已成为南山抗战文化的代表遗址之一,吸引许多游客参观。
据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全市752处抗战文物遗址,已损毁369处,仅78处保护完整。自己的经历让彭健意识到,民间力量也可在保护挖掘重庆抗战文化资源方面出一份力。他就此提出建议,文物保护可以由政府指导,进行市场化开发。政府在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前提下,可以合理转让部分区、县级抗战文化遗址(旧居)产权,以科学保护、理性保护、多元化保护为原则,建立灵活宽容的政策机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修缮和建设。
“这不仅为政府节约了修复和保护资金,文物的安全和投资回报也得到了保证,经济价值、文物价值、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是一举三得的保护方式。”彭健说。
打造抗战文化街区
市社科院特聘研究员邓义胜也通过本报两会热线,建议在重庆打造”抗战文化博物馆“。他认为,虽然重庆相继对抗战遗址作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开发,如曾被称为“陪都中的陪都”的北碚区,建成了抗战文化一条街;沙坪坝区在歌乐山修建了抗战文化一条街;南岸区在“重庆黄山陪都遗迹”基础上,建成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但这些项目都比较分散,更缺乏高层次、大手笔、集约型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可考虑在上清寺曾家岩一带,重点打造重庆抗战文化历史街区。”他认为,这里原是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公馆的所在地,是毛泽东重庆谈判期间的住地,也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中枢所在地、国共重庆谈判所在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均在这里居住过。
邓义胜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对整条街区的抗战遗址统一规划,在中山四路路口建“凯旋门”,塑造抗战纪念大型群雕,于上清寺转盘中心建抗战胜利纪念柱,以营造抗战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并激活重庆旅游市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的多赢局面。
市政协委员刘庆渝也认为,我市可以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保护开发我市历史文化建筑。在上清寺、歌乐山、南山等三个历史文化建筑集中的片区,设立“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现状调研,制定保护开发方案,对重要建筑还要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