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八十七神仙卷》时,一下子就愣住了:“丫头,你行!”
耿莹当时特别喜欢王叔晖的工笔人物画。然而,这个一辈子未婚、性格古怪的奇才总也瞧不上耿莹。“每次去她家,她都说,‘耿莹同志,你好,请坐,您自己倒水,我没时间。’最后说,‘我累了,您回去吧。’我就这样坚持在她旁边站了半年。她终于开口了:‘你真的要学画?我以为你们高干子弟就是玩票。’”耿莹终于征服了最难攻克的老师。
耿莹擅长人物画,她创作的《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还入选了全国美展,但这才是耿莹人生目标的第一步。“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要我去趟湖南,看看乡亲们的真实生活。爸爸要求我做笔记,告诉他现在那里人民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他们那一代人的脑子里,想的就只有人民。”
耿莹走访了6个县,“记了厚厚的两本日记。在桑植,我住在老乡家,早晨总不见大嫂下床,原来她没裤子穿,家里唯一的一条,给丈夫穿着上山砍柴去了。”湖南之行触动了耿莹。“当时改革开放了,我想做生意挣钱给老家。”耿莹在珠海建了个公司。“等营业执照办完了,我拿回来给父亲看。父亲眼睛睁得特别大,说:‘女儿,你10块钱都数不清楚,怎么做生意?’我说:‘没关系的!我3年后肯定成功’。”耿莹没有选择停薪留职,一纸辞书自己打破了“铁饭碗”。“爸爸常说我的字和我的人一样,连跑带颠的。但家里忍耐性最强的也是我,我就是摔个大跟头,只要能爬起来,还继续走。”
“我在珠海干得很好,最后建起了3层楼的办公区和一座6层楼的职工宿舍。”然而,命运与她开起了玩笑。“突然政策来了,中央说高干子弟不可以经商,我的所有资产一夜之间被封了。”
要对得起父亲
耿莹最终选择去美国打拼时,已近50岁,大家都担忧她在美国能否生存。耿莹信心十足:“给我3年时间!如果3年后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
果然,来到美国的第二年,她就拥有了6亩土地和54棵果树。耿莹是从摆小摊起家的。“我当时跟随走秀公司,摆摊卖淡水珍珠。自己设计,做项链耳环。雇不起工人,我就自己卖,手舞足蹈地比划;人家看好了,我就赶快给上好扣子包好。”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耿莹没有朋友,没人交流。“有时候做着做着,我就开车到山上,大哭大喊。谁知道你是耿家大小姐,哭喊完了,又去摆摊——人家能挣钱,我为什么不能?!”
熟悉美国后,耿莹又开始“设计”:“我父亲当国防部长时,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曾访问中国,父亲曾将我的一幅画送给他。”于是,耿莹给布朗写了封信,夹着她和父亲的合影以及那幅画的照片。“想不到两周后,布朗秘书打来了电话。”就这样,耿莹以中国画家的名义,走进了布朗的俱乐部。“那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场所,我给很多石油大亨、军火商、社会名流画画。”耿莹的第一张画,是给一位在“二战”时期发了战争财的美国人画的。“他说他的前妻对中国很感兴趣,长得也像中国人,想让我给她画一幅肖像。我在画中给她穿上李清照的衣服,拿本古书,还配着李清照的诗。”事后,耿莹最终拿到了2.7万美元,并从此成为美国上流社会最受欢迎的中国女画家。
在美国,耿莹常想起往事:“小时候喜欢看《复活》、《红与黑》之类的世界名著,父亲不高兴,让我收起来,把《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塞给我。他说:‘你是中国人,你必须先了解中国的东西,然后再去接触外国的,才有鉴别和比较。’”就这样,耿莹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故土。“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好,国门大开。但同时,外国文化也包围了我们的孩子。孩子开始染头发,学嬉皮士,参加偶像秀……美国的一些庸俗文化,我们接受了;而我们的万里长城,现在只剩下2500公里;龙门石窟上的雕刻工艺,也已经失传了。”
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