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人生前8年,监狱度过
红色,注定是邵华69岁人生调色板的主色调。
1938年,革命战士陈振亚与妻子张文秋的女儿降生。陈一反传统,让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北大毕业后,她用谐音,取笔名邵华,沿用至今)。
8岁前的邵华,几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坐牢。
1939年,随父母途经新疆去苏联的路上,邵华一家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1942年9月,包括邵华一家在内的160多名共产党员,被关进迪化第四监狱,直至1946年6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营救下回到延安,从此跟随革命队伍转战南北。但其父在此期间遇难。
8年牢狱生活,在邵华的生命里投下难以抚平的伤痕。2003年,她写就13万字的《饱尝铁窗风味的娃娃们》一书,用平实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最初8年的人生时光,她写道:最初的记忆是那样的强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火烫的烙印……
回到延安的邵华,在马背上、硝烟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从小识岸青,一见如故
与毛泽东之子毛岸青的结识、结合,改变了邵华的一生。22岁嫁与新中国开国元勋之子后,邵华一生与这个家族再也无法分割。
由于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华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毛岸青。1949年,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邵华可以跟随姐姐、姐夫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岸青也成为邵华家的常客。
1957年10月,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后,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一见如故,并开始相互写信联系。1960年,毛岸青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
没有参加婚礼的毛泽东,送给邵华一块手表、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不善言谈的毛岸青小时候遭到了军阀的殴打,这给他的身体留下了后遗症。邵华曾说后遗症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跟毛岸青结婚,邵华也承担起了一份照顾他的责任,这包括衣食住行。此外,还要关心他平常生活的保健,不要感冒,医生给他吃的一些常规药也都督促他吃,身体不好的时候督促他去检查。
谈婚后生活,含泪微笑
“毛岸青同志”,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邵华都这样称呼与自己相伴47年的丈夫。
2007年毛岸青去世后,邵华曾接受央视的专访,谈及她和毛岸青的爱情。
“周六、周日回到家,他总吩咐给我做一点可口的饭菜,大家一起吃,散步的时候他总是挽着我,因为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我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但他常常说,怕什么,我们是夫妻。所以我特别盼望周六、周日能够早点到来。”说到这一段,时年68岁的邵华在镜头前含泪微笑。
此外,邵华还向毛岸青学会了跳舞。“岸青是从苏联回来的,能歌善舞,在大连的时候,周末总有舞会,他总要拉着我去跳。开始我也不会跳,最后学会了,在舞场里从头转到尾。我梳着两只长长的辫子,他转得快,我的辫子也就飞起来了,现在很多当年看过我们一起跳舞的同志还在回忆,说你们那时候真幸福。”
给主席拍照,爱上摄影
与毛岸青一起,邵华做了大量与毛泽东有关的史料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并从个人视角,写就了数十万字的关于毛泽东、杨开慧的回忆文字。
1993年毛主席百岁诞辰时,邵华和薛启亮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和毛岸青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计27册600多万字。
邵华一生最热爱的摄影事业,也是源于为毛泽东拍照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从苏联带回一架老式相机为毛主席拍照,邵华开始学习摄影。这个爱好从此陪伴她一生。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辞世。邵华这样怀念她的丈夫,“失去他万分悲痛,在那撕疼心肺又倍感幸福的日
|